全球传播生态环境中新疆对外传播的区域特征

时间:2022-09-27 04:01:20

全球传播生态环境中新疆对外传播的区域特征

【摘要】新疆对外传播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与区位的独特性决定了新疆对外传播的区域特点,即传播区域的国际方位;传播关系的多向度;传播的一般资源富集与核心资源稀缺;全球传播中的焦点地位与对外传播力的弱势地位。

【关键词】全球传播;新疆;对外传播;区域特征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众多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恶意诽谤或者善意的误解和曲解,要建立文化大国的形象、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首先需要向世界说明一个和平发展的真实中国,这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宗旨。新疆对外传播是中国对外传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的独特性促进或制约着新疆对外传播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提升或削弱着新疆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传播区域的国际方位

新疆对外传播是以新疆行政区划为基点,使用多种传播媒介,面向区外或境外的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交流活动。作为区域传播行为,其传播活动或者行为必然受传播区位的影响。在电子媒介出现以前,地理区位极大地限制着人类传播活动的范围和速度,卫星和电子媒介突破了高山大海的阻隔,地理区位已经不能限制人类传播活动的范围和速度。然而,向什么地区传播、对谁传播的选择以及与传播对象的互动关系依然与传播区位有密切关系。“作为人类的传播活动,地理环境中的种种情况和条件必然要或多或少地直接或间接制约和影响着它的过程和成效。”[1]甚至可以说,传播区位是影响传播活动的第一环境要素。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是中国边境线最长、邻国最多的自治区,与八个国家接壤,西临中亚、西亚,通欧非大陆,东承九洲华夏,恰好处于从朝鲜到中西亚的大弧形区域的中心区,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国家之间和边民之间相互往来的众多通道,现在是第一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新疆矿产资源富集程度高且种类全,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动力源”。而新疆对外传播的主要对象――毗邻的中亚特别是中亚五国油气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水力开发潜力巨大,土地资源可利用后备面积大。所以其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开发与输送、国际通道的建设,使美、德、法、英和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对进入中亚市场抱有极大的兴趣。对土耳其和伊朗来说,中亚在建立中西亚穆斯林经济圈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中亚也是“独联体”和俄罗斯南出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又是其南面的安全屏障。[2]当然,中亚地区的地缘优势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恐怖的“伊斯兰新月形地带”即“车臣―中亚―阿富汗”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阿富汗与俄罗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贩运通道和中转枢纽。

广阔的地域与丰富的资源,被中亚及西亚(部分)诸国簇拥的独特地理位置,使新疆的战略地位显著。在历史上新疆就曾经成为英、美、俄等列强争夺和蚕食的对象,如今它不但是国际“西化”“分化”中国的突破口,也是境内外“”矛头所向。而“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及四个观察员国家分布于新疆周边。这些因素使中国新疆在国际地缘政治的显性或隐性影响更加多样化。

新疆对外传播的区域特征为“多方位、大广角”,这一方面决定了在“多方位”上的国家或者相关联地区自然是新疆对外传播的对象(当然有主有次);另一方面这些“多方位”上的国家或者相关联地区(境外)是当代国际地缘政治的热点或焦点。那么,新疆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不仅仅关乎新疆形象,更与整个中国国家形象直接相连,而且会影响周边,波及世界更多地区。所以,中国新疆对外传播虽然是区域传播,但是在全球传播生态环境中的生态位却是国际性的。

传播关系的多向度

新疆对外传播区域的国际方位决定了新疆对外传播关系的多向度即三个面向、三个点。

“三个面向”是指面向全国、面向周边、面向欧美。

1.面向全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地处西北边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其他省区市的交通非常不便,相对封闭,不少人对新疆了解肤浅,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后新疆的沧桑巨变所知不详,对新疆有许多“老印象”,也有不少的误读,所以,面向全国全方位地介绍新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可以增进人们对新疆的了解。这既关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更关乎国家开发西部战略的实施。

2.面向周边。中国新疆周边指中亚、西亚及北亚,这些国家是与中国有着悠长历史交往的邻居,与新疆门对门、户挨户,彼此的亲戚朋友也不少,可也有隔阂与分歧。和谐邻里关系,增进各方面交流自然是题中之义。

3.面向欧美。新疆对外传播的这个向度既是服从于国家对外传播的战略安排,也是新疆谋取稳定和平发展环境的战略考虑。全球传播网络中,欧美凭借其巨大的传播力控制着话语权,影响着国际舆论,更以偏见与谬读影响着对中国形象的评价。同时,在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下,采用各种形式明里暗里支持“东突”分裂中国的活动。所以,“面向欧美”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新疆的和谐建设,还欧美民众一个真实的中国;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的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回击对我国的诽谤,化解误解和偏见,展示中国形象,营造一个可以对话、交流的氛围和空间。

“三个点”是指三个传播网络的交会点。

在历史上世界传播网络是由海上的丝绸之路与陆地丝绸之路形成的。新疆及中亚、西亚不仅是古代世界的人流、物流集散地,也是古代世界传播网络的交会点。而古代世界传播网络与今天由互联网、卫星电视、调频广播网络、无线手机网络连接的全球传播网络“有太多相似之处”[3]1。在当代全球传播网络中,新疆及中亚地区依然处在重要的交会点。

首先是中国国家媒体和新疆地方媒体传播网络与中亚地区传播网络交会处。中国对外传播网络由新华社、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站组成,近十年来,以几十种语种通过新闻报道、专栏、专题片、电影电视剧、书籍等多种形式对外传播新疆,扩大了新疆的影响。新疆传播网络由两个报系、一个广电、一个兵团传媒、以天山网为核心的网络系统及音像书籍出版系统、外宣期刊哈萨克文《友邻》和俄文《大陆桥》构成。中亚国家的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发展的速度也参差不齐,从总体趋势上看,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而媒体市场以非国有媒体公司占主导地位,中亚传播网络使用俄语和本国主体民族语言、英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维吾尔语、汉语等语言播出。从传播力上比较,中国国家媒体和新疆地方媒体传播网络所形成的合力当然大于中亚地区传播网络,但是国际传播或曰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传播环境比国内传播复杂得多。复杂性源于地域、国度不同而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语言文字及传播控制差异。“这些差异无形中增加了国际传播的难度,使得很大一部分所传信息在传播途中就损耗掉了。没有损耗的也难免存在传而不通或通而无效的情形。”[4]这决定了中国国家媒体和新疆地方媒体传播网络在中亚地区是“相对弱势的声音”。

其次是中国传播网络与西方资本主义传播网络的交会处。中国新疆周边中亚国家的媒体还不是很发达,独立前,这里是苏联传播网络的一部分,独立后,该地区却成为美国及西方大国对中国进行信息战的主战场之一。西方国家广泛租用苏联、东欧国家的对外广播发射机,加上原有在中国周边国家设立的转播台,已经形成对中国的“全月形”广播包围圈。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是美国在离新疆最近的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的自由亚洲电台转播台。[5]而一些国际宗教组织办的电台和新疆地区周边国家的一些宗教媒体近年也加大了对新疆的广播力度。其中,“东突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对新疆的稳定威胁比较大。“西强我弱”是对这个传播网络交会处传播力对比的概括。

最后是新疆的传播网络与国家及其他省市区传播网络的交会点。这个交会点的中心是国家的传播网络。

这三个交会点会集了四种文化,即俄罗斯文化、美国文化、中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华文化,更密集了四种文化的各类传播媒介,在新疆及其周边形成了媒介集群,这个媒介集群营造了一个关于中国新疆的信息环境,它影响并制约着“地球村”人对中国新疆的感知。这个信息环境由于媒介制度、媒介形态及媒介文化各异,其生态并不平衡,“西强我弱”是总的态势。媒介之间的传播关系也错综复杂,我方与敌方对峙,对手与朋友共存。身处这个媒介集群中的中国新疆对外传播,如何准确把握并充分利用其相互制约影响的多层次关系,“以弱胜强”是达成对外传播的目的、扩大自己影响力的必须。

传播资源富集与稀缺

传播资源是传播活动的土壤,它由传播活动诸因素以及传播活动得以展开的环境要素构成。新疆对外传播资源中有“五个替代不了”[6]的优势资源。如面向中亚、西亚乃至欧美的跨文化传播,除了这些优势资源外,还有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和充满活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中国形象。

这些优势资源要转换为新疆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关键是资源中的最核心部分――传播者。这个传播者指对外传播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既包括使用大众媒介进行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播出者,也包括采用非大众传媒进行对外传播者。据调查,新疆对外传播人员少且专门人才严重匮乏,人员大多是从非对外传播岗位调入或聘用的。

新疆对外文化传播能够诉诸对象国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资源是有限的,大量的是“异”文化。这需要把“异”文化转换为适合传播对象信息接收方式并且能够明白的文化象征符号,那么,传播者一要把握新疆文化的特质,二要熟知对象文化并了解其信息传播模式,三要精通传播对象的语言,四要具备有关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的相关理论水平。在新疆,这四者都具备的人才很少。人才是新疆对外传播影响力“木桶效应”的短板。所以,新疆对外传播的资源现状是一般资源富集、核心资源稀缺。

传播地位焦点性与边缘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多边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中国新疆一直是国际传播中的热点之一,“7・5”事件更把新疆推到了全球高度关注的焦点上,也成为全球传播网络关注的焦点。但是,全球传播网络的“西强我弱”使得“美国的全球媒体控制着国际社会所读到的、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3]31,在全球传播议程中按照其价值观设置新疆议题,形成西方传播视野的焦点,这就是为什么新中国60年的沧桑巨变经欧美媒体造型就“走形”,新疆各民族的和谐发展经欧美媒体加工就“变味”,其目的不言而喻。

与新疆总是全球传播焦点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全球传播力的相对弱势和新疆对外传播力弱势的地位,这种弱势地位往往使得新疆乃至整个中国在全球传播、地区传播格局中被边缘化。中亚国家媒体很少有自己的新闻来源,主要采用的是西方通讯社的新闻,虽然也部分采用新华社的消息和新疆当地媒体的节目,但是数量很难与西方通讯社平分秋色,以至于新疆周边国家的百姓对欧美非常熟悉,却很少了解中国。这说明中国对外传播的实力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并不相称,同样,新疆对外传播力与新疆的地区形象也不相称。

弱势地位虽然不利,改变却是可能的。虽然国家综合国力强弱与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大小是正向相关的(匹配性原则),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在传播时机的把握、信息强度的大小等方面进行很好的掌控,其传播力和传播效果会跳出以上规律性的约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发展”[7]。小小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以弱势媒体赢得中东地区话语权而在全球传播中占据独特地位的经验可以借鉴。

从传播角度说,焦点地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受众的注意力,如果我们精确把握传播时机、拿捏准信息的强度大小、选择对意见角度,再辅以合适的传播策略与方式,边缘化的地位也可以产生强势声音,我国主流媒体在关于“7・5”恐怖暴力事件的报道中抢占了国际舆论制高点的表现就印证了这一点。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疆对外传播中的区域形象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XXW0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邵培仁.论中国媒介的地理集群与能量积聚[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高志刚.新疆与中亚五国在区域开放中的战略地位与合作趋势[J].开放导报,2005(1).

[3]李希光,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5]洪沫.西方对华广播在我国周边地区部署庞大发射网[M].//国际传播(现代传播论文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45.

[6]王稼祥.新疆在西部有“五个替代不了”[N].亚洲中心时报,2007-03-10.

[7]喻国明,中国传媒软实力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2009:23.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编校:赵 亮

上一篇:省委书记们的“新年” 下一篇: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