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新动力

时间:2022-09-27 03:16:42

改革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新动力

前不久,主题为“新形势、新动力、新发展”的大成企业首脑沙龙”在海南三亚举行。沙龙特邀专家与企业家们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探讨经济体制改革、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动能;交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动力。《中国民商》杂志就当下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热点问题专访了出席沙龙的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

《中国民商》:对企业而言,要基于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才能形成企业发展方案。当下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企业家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经济形势到底如何?经济下行何时能探到底部。

黄孟复:现在中国经济整体增速下行的趋势是公认的,但是否已经触底企稳还存在争议。官方以及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已经基本趋稳,下行速度会逐渐放缓;而民间和大多数企业家的看法是,下行的趋势仍将继续,还没有企稳征兆。

现在来看,这两种判断都不无可能。但我认为,要分析、研究、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我们宁可把经济形势看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看得更多一些,这样才能把防范措施做得更牢固一些。因为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从有利方面来看,形势企稳有很多证据,比如现在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经占到一半以上,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也都蓬勃发展;但从不利的一面来看,传统行业困难也有很多,并且这些困难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新动力的增长速度不能弥补原有动力的衰减速度,经济增速整体还会继续下行。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体量大、惯性也大,因此我们不仅要扶持新动力的不断增长,还要尽量使原有的动力焕发出新的活力,二者都不能忽略。

其实经济增长的速度究竟是多少,我认为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就业和财政收入这两方面不能出现大的问题。只要老百姓有生活保障、政府能够正常运转,哪怕是经济增速只有4%-5%,也还是可以承受的。需要指出的是,即便现在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就业问题和财政收入问题,我们也应该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中国民商》:这次大成企业家首脑沙龙汇集了许多国内一流的大型民营企业。在您看来,当前企业发展环境主要面临哪几方面的问题?

黄孟复:在大成企业首脑沙龙的企业家和专家发言中,包括在调查问卷里,我看大家对形势总体的判断和问题的反馈存在很多共识,很多企业家都提出了目前企业发展环境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是税费问题。世界各国在经济下行时,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减免税,对于中国来讲就是减免税和费的问题。在企业盈利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出台有力的减免税费政策,这是普惠政策,是大多数企业家共同的希望。

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劳动力产生的效能提高与工资增长不匹配不同步的问题。如果工资的增长能够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这种工资的增长是有价值的,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但现在的情况是,劳动力工资的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效能,这就存在了问题,值得我们企业家好好反思。

第三是企业融资成本高。中国的民营企业承受了非常高的贷款利息,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大多数企业在缴纳了政府税费之后,还要支付沉重的利息成本,再加上员工工资的增长,最终企业基本无所得。我了解的很多企业都是如此,好一点的企业利润率也只有3%-5%,大多数企业还达不到这种水平。长此以往,企业的生态环境就会出现问题,发展缺乏动力。

第四是政府部门有些人不作为问题。现在有些政府人员出现懒政怠政的问题,态度好但不办事或者办事效率低,不作为或不知道如何作为。一些地方政府现在不知道要做什么,以前忙着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现在反对“唯GDP主义”了,提倡要为民办事、要办实事,但是财政又缺钱,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稍微有风险的事情,就要开会研究讨论,可办可不办的事情,宁可不办。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民营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经济有可能仍将继续下行。

《中国民商》: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的确代表了企业心声。您认为,从国家的角度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哪方面问题?

黄孟复:这需要具体分析。近几年,我国国民收入在国家、个人、企业中的一次分配发生了变化。以前一直是国家收入增长20%-30%,企业所得增长20%-30%,职工个人收入增长一般在百分之几。十六大以来,中央调整政策,增加劳动者在生产分配中的比重,最低工资收入连续提高;同时,企业家也主动给员工增加工资。所以现在的一次分配是,国家税收收入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职工收入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几,而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正常情况下,职工工资的增长应该来自于企业的利润,现在企业利润已经大幅度下降了,政府就应该及时站出来,通过减免税费来支持企业为员工涨工资。

不可否认,大幅减税减费,对现在的政府来说也非常痛苦。以前财政收入每年可以增长10%-20%,现在的财政收入只增长几个百分点,这个时候让政府减税减费,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但我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政府要勇于出来承担责任,哪怕背负更多的债务。现在我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大概是40%-50%,而美国国债占GDP比例可能已经超过100%,日本超过150%了,中国为了提高人民收入、减轻企业的负担,稍微多负一些债,只要控制得好是不会造成金融危机的。所以政府应当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现在企业效益的低下已经影响到金融业了。2013年、2014年的情况是,实体企业效益下降,金融利润高涨;2015年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企业效益继续下降,金融业利润也开始下降。如果企业状况继续恶化,将蔓延到金融机构,就可能会出现财政危机、金融危机。因此采取减税减费的措施,降低企业的痛苦指数,缓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民商》:您一直强调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也多次强调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您如何看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民营经济的作用,您认为如何释放改革红利?

黄孟复:在我看来,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改革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新动力。未来经济发展走势复杂多变,我们当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信心,中国经济是绝对不会崩溃的。

为什么这么讲?第一,中国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已经占65%以上。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税收的主力军、就业的主力军,所以中国经济的总体态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民营经济是最抗压、最有活力、最有韧性的,即便是在当前这样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很多民营企业家仍然是游刃有余的。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家都在寻找市场的空隙,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这个活力和动力是不竭的。我们经济的主体已经是这样一批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只要政策对头,民营企业给点阳光就灿烂。他们的增长速度可能比以前慢了一些,但是绝对不会停滞,所以中国的经济仍然充满希望。

第二,中国经济与其他经济体不同,我们有战略纵深空间。中国幅员辽阔、经济体量大、发展不平衡,这种战略的传导空间为结构调整、政策调整留有余地。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都是不一样的,一种问题的出现,不会中东西部一起爆发,还有一层层传导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中国不会像泰国、希腊那样,有一点问题就引发全国性危机。

第三,中国还有巨大的改革潜力和改革红利将会释放。因为我们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即使现在各行各业的改革还没有完成,中国就已经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这说明我们的潜力还有很大。如果把改革进行到底,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中国就可以迎来新的发展春天。现在美国、欧洲已经很难再推进改革了,因为他们的老百姓福利太高,改革一旦触及老百姓的利益,他们马上就上街游行反对了。而中国的改革不一样,中国是从政府的改革上要红利、从国有企业的改革上要红利,从市场化改革中要红利,对老百姓来讲是有利无弊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如果这句话能够真正落实下去,把生产要素的配置市场化,把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同时政府发挥宏观引导作用,释放改革红利就完全不是问题。

现在提出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要让国有的经营机制向市场的、民营的经营机制转变。如果混合之后,仍然是国有的经营机制,只是通过混合吸引民营企业资金,那这种混合所有制是不可持续的。混合所有制应是国有的资本、市场和民营的机制,资本和机制的结合才能产生新的动力,产权是国家所有,但机制必须是市场的、民营的机制,从而获取国有资本的最大收益,这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如果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进一步加强,政府改革和国企改革能够进一步到位,很多的经济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寻找新商机、新动力、新商业模式。宁肯牺牲一些当前的局部利益,培养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潜力,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掌握更多的专利、技术,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占领价值链的高端,这样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新的优势。

总之,只要政府能够准确判断经济发展趋势,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再加上民营企业的朝气蓬勃和改革释放出的潜力,中国的经济就能够迸发出新的活力,对此大家应该充满信心。

上一篇: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P物质的变化 下一篇:火针治疗男性睑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