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性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9-27 02:37:07

护士在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性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检验标本 标本采集 标本送检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必须保证检验结果能正确的反映病人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单凭检验人员自己能完成的。因为检验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它大致分为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及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环节。要做好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必须做到医生、患者、护士及检验人员互相配合密切协调,才能采集到合格的检验标本,从而保证下一步检验的顺利进行。护士在分析前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作为一名护士怎样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亦即怎样采集到合格的标本及标本送检应重视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

细菌在人体的分布随时间、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合格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采集标本的时间与是否应用抗生素对微生物培养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血标本细菌培养,要求抗生素使用前、更换前或停药24小时后,其次是不同部位采集同时增加培养次数。样本量:成人10ml,儿童3~5ml,无菌操作于血培养瓶内。不能接触抗生素和消毒剂,标签上标明姓名、部位、标本名称和日期,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常规性细菌培养保存在4℃放置也不能超过24小时。尿培养标本留取应嘱患者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自然排出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容器内。感染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标本阳性率可有明显的差别,如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在发病的第1周血液培养阳性率最高可达90%,第4周时血培养常呈阴性,第3~4周大便培养阳性率最高可达80%,尿培养3~4周阳性率最高。所以,掌握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才能为检验提供有价值的培养标本。下呼吸道培养标本的留取应嘱患者晨起清水漱口后,咳出深部痰液。已采集的各种细菌培养标本,应尽快送检验科,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延迟运送会影响细菌的检出率。如疑似对低温敏感的细菌,不可冷藏,更应及时送检。随着医学的发展,细菌培养的样本及项目繁多,影响微生物培养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对标本采集的要求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掌握和更新标本采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检验提供合格的标本。

常规检验标本采集及送检

血常规标本的采集时,一定要认清抗凝剂标示,抗凝剂不可混用,严格按照样本与抗凝剂比例采血,标本采集后轻轻来回颠倒混匀5~8次,注意不可剧烈颠倒混匀,以免引起细胞破坏、溶血,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尿常规检验一般留取晨尿或随机尿,晨尿尿液浓缩成分恒定,便于比较,如不属急诊以检验晨尿为宜。留取后2小时内送检,否则有形成分会被破坏和溶解,影响检验结果。粪便的收集要嘱患者取脓血、黏液等病理成分,若无病理成分可多部位取材。收集于清洁干燥的有盖纸盒,1小时内送检,否则可因pH 值及消化酶等影响,导致有形成分的分解和破坏。检查阿米巴滋养体留取标本后立即送检,并注意保温,以保持阿米巴滋养体的活动力。留作潜血试验标本应嘱患者禁止动物性饮食,取标本后须立即送检,长时间放置时潜血实验敏感性降低,连续3天送检,并选取外表及内部粪便。脑脊液、胸水及腹水作细胞学检查时必须尽快送检,避免细胞被破坏或标本凝固;肝、淋巴结及乳腺等穿刺液、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时,因量少更应该尽快送检。

血清标本采集及运送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血清标本应用最多。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检验结果较为准确。因此标本采集应在餐后12~14小时空腹采血为宜(急诊除外)。饮食对部分检验项目影响较大,如高脂饮食后,甘油三酯可增高数倍。但空腹时间不应超过过长,否则使血糖、血清蛋白质、补体3等偏低,血胆红素升高。采血对结果有影响,对一些因病情需要多次反复采血的病人,采血时,尽量处于同一。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可比性。抽血时不束扎止血带,不可过度拍打血管、肢体,以防局部瘀血、缺氧、溶血等而影响检验结果,确需扎止血带,则不宜过紧,且不能超过1分钟。如止血带压迫超过1分钟,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下降,同时被扎肢体血液浓缩,血浆蛋白可增加。在生化检测中,许多物质在红细胞内和血浆中含量相差极大,采集血标本要防止溶血。溶血的因素可因瘀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针头过细、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产生泡沫等。

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做好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需要患者、医生及护士的共同参与并积极配合,该阶段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自行留取标本需要护士嘱其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护士采集标本需嘱病人在采集前及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另外标本的送检需护士完成等。因此能否保证检验结果正确、可靠、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状况,前提是必须提供合格的检验标本。否则再先进的设备、再优秀的检验人员也无法发出正确的检验报告。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小儿尺骨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的X线诊断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