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及特点

时间:2022-09-27 01:24:54

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及特点

地震为何能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引起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造成了地震灾害。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震力通过地震波起作用的,即纵波地震力使建筑物上下颠簸,引起建筑物的纵向结构松动,随后横波地震力再使建筑物发生水平晃动,引起横向结构损坏。当先颠后晃的地震力超过建筑物的承受力时,在几秒钟内就能使建筑物遭受破坏。

另外,地震力引起的断层错动开裂、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沙土液化等地基失效问题,也间接造成建筑物的倾倒和损坏。

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在一个时间段内发生地震的频次高、强度大,称之为地震活跃期;而在另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地震相对频次低、强度小,称之为地震平静期。根据地震发生的特征,又可在活跃期中划出若干“活跃幕”。20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历了4次地震活动期,第四个活动期大体在1966~1976年。在这10年间,我国大陆共发生14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和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根据多数专家的研究判定,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可能是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第五个高潮期,其间可能发生多次7级,个别甚至更大的地震,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将在我国西部,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也相对活跃。

地震灾害的特点

突发性地震一般是在平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几十秒的短暂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的顷刻之间可使一座城市变成废墟。尤其是发生在夜间的地震,后果更为严重。

成纵性在一个区域,或者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为调整区域应力场,或岩石破裂的延续活动,往往在某一时间内地震活动呈成纵性出现,连续造成灾害。

续发性强烈的地震不仅可以直接造成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而且往往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破坏。如由地震灾害诱发的火灾、水灾、毒气和化学药品的泄漏污染,以及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还有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等等,以及上述灾害所造成的社会各种损失。

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地质构造影响,因而它有一定的规律,最明显的是成带状分布。全球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全球80%的地震和释放地震能量的75%,就集中在这条地震带上。二是欧亚地震带,全球15%左右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摘自5月26日《中国社会报》)

上一篇:科学施救:挽救更多生命 下一篇:“地震波”别成问题建筑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