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渗透

时间:2022-09-27 10:00:43

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渗透

德育无论是在哪一门学科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才能品学兼优,以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更应该将德育有机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德育渗透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表演课本剧等创设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如讲《小猫钓鱼》时,通过分角色表演小猫、老猫、蝴蝶、蜻蜓和麻雀等小动物,使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小猫钓鱼是这样的三心二意,最后的结果是一条鱼也钓不到,由此使学生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又如《乌鸦喝水》一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将石子放入瓶中,瓶中的水会慢慢升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要学习它遇到困难勤于思考的精神。一些写景文章更适合运用有形、有声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文章的描写很优美,但学生并未真正到过桂林,为了更好地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就可以先出示中国地图,了解桂林在祖国的位置,在结合课文朗读,观看漓江水的录像,以图画再现情境,使学生在有形、有声的画面中直接感受漓江水的风光之美,仿佛身临其境,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更能动之以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秀美。

二、在对比教学中渗透德育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如,高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又如,《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为妈妈做事,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每天向妈妈索取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桌旁看到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总额为零时,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并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在教学本课后,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或者让爸爸妈妈讲一个关于自己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对比,知道了爱是无价的,要时刻能够回报父母,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扩大学生视野,提高思想觉悟。市面上的书有良莠之分,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在语文综合活动中渗透教育

通过语文综合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如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育学生爱读书、读书好、好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出墙报,办小报,写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了多渠道的德育教育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老师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采用多种方法,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必然会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融,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上一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下一篇:渗透数学史,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