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时间:2022-09-27 08:02:37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贵州省织金县板桥乡多吉小学 贵州 织金 552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国内外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此契机下,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哪些教学方法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如何?本文想围绕这几个问题介绍一点情况,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72-01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们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方法是教学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它要服从于一般教学论的原则指导;但是它又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不断变化,一方面不断向教育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教学理论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断地改革。

按照教学论的观点,教学方法是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密切联系着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联系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但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并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此同时,数学教学在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中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并且是建立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的教学理念,这也就决定了数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以及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保证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从小学阶段数学实践教学自身的特性来看,小学阶段的数学可以说指一种思维习惯的活动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基础性知识、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发展性的逻辑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外在形式,而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要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对学生提出一些统一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4.改变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同其他科目一样,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课改之前,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知识,课上把现成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忽略了过程,也不顾及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怎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否定了原来的教法,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探究中学得知识,学会方法。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在教学生认识四边形时,为了让学生区别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菱形,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内容,而是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己动手画这些图形,然后剪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并说出图形的特点。这样,学生一边画一边讲,自然就区分清楚了,老师就不用费力得讲,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

5.1 设计探索性的作业。完成数学作业不只是一种学习活动,更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形式。

5.2 设计生活性的作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6.改变评价方法

以前评价学生的好坏,只看成绩,成绩好则一好百好,这样做法很是片面,"只见分数不见人"的评价方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改彻底否定了这种评价方法,要求教师要注意差异性,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评价时要注意全面性,要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要以能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为目的。评价学生的语言要有激励性,比如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出错,此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说"你的说法是不对的",这样很可能会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先肯定他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然后委婉地指出这样回答有些不全面,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使课堂氛围比较宽松,有利于学生的灵感闪现。还有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失误,不能挖苦讽刺训斥,而要耐心帮他们找出原因,分析错误,这样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了思想上的沟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上一篇:美育于体育教学中之我见 下一篇: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