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9-27 06:52:58

历史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新课程理念在不断深入,各地学校都在改革,尤其是学校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可谓百花齐放。在这些改革中,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与工具,其价值已经获得了一线教师的认可。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工具,是促进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根据笔者平时的观察,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效果参差不齐,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的地位

在实践教学中,许多老师没有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认识,有的老师为了赶时髦或是应付上级检查,将课件“塞入”教学;有的老师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其它教学资源。

对教师而言,需要明确的是,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资源中的一种,只有认识了它的地位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一方面,多媒体为历史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如灵活多样的教学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再现或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多元化展示知识,促进学生理解等等。但是,它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受教师技术水平、场地设备、周围环境的制约,一个环节受阻,直接影响其效果;预设性太强,不便于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等。因此,教师应该扬长避短,考虑到多媒体的不足,同时,利用优势突破教学重难点,用结构图表等形式来突破历史抽象概念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只起‘辅助作用’,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预定目标,该用则用,正确把握多媒体的地位和教学态度。

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必须建立在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变,课堂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对教师而言,多媒体运用过程中的以学生为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系统而恰当地呈现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 多媒体课件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必须具备科学性、逻辑性,体现出知识传递的准确、全面和有效性。如在讲授“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高中教材)时,用追溯、走进、解读、弘扬等4个词将五四爱国运动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完整系统地展现了出来,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知识结构。又如,在讲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人教版高中教材)时,作者在课件中将学生已学知识的主干要点与正在研讨的内容加以区分(见图一),不仅有助于学生清晰的感知本课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强化知识要点,提升思维逻辑性。

保证观赏性以及实用性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型的关键期,对事物的认识都体现出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譬如说,他们对历史知识充满好奇但往往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与学生换位思考,兼顾课件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在教学素材方面要做到精选精用,切记对材料的堆砌,在课件展示上动静结合,最大限度的保证课件呈现的效果。如笔者在讲授岳麓版高中教材第十二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时,对改革后俄国工农业的变化这一知识点,将资料书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数据表格,并与其它文字史料、问题相结合,整张幻灯片层次清晰(如图二),不同形式的史料组合,不仅使得画面整洁美观,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不同史料的分析处理能力。

与其它教学资源相结合

对于教师而言,将多媒体课件技术与其它教学资源相结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整合多媒体各种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技术的整合实现多媒体课件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与学生共同开发多媒体课件,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以及界面的人性化,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网络论坛、QQ以及电子信箱等及时进行互动交流,人机交互功能也可通过BBS讨论区等来实现,从而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从而使多媒体课件真正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教师并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板书的作用。传统板书具有示范意义,书写汉字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与内化知识的过程,即时、灵活,有利于师生互动与交流,提纲挈领,重难点一目了然。在运用课件教学时,可利用传统板书梳理主体框架,理清主干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重点。此外,传统板书可以弥补多媒体课件预设性、灵活性差的不足,对于课堂教学生成的新结论,教师可以用板书进行灵活补充。这两种教学手段结合的原则应该是:“当传统教学手段存在局限的时候,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当用传统教学手段也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用多媒体技术;当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时候,我们就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与其它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相结合 教学资源按空间形式可以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两类。其中,课内资源主要指以教材为主的相关资源,课外资源则可以体现为学生实践调查成果、动手制作的小作品、历史实物等。以教科书为主的教辅资料是专家们根据课程标准广泛收集,精心选材,认真编写而成,无论它的历史结论还是历史素材都极具参考价值。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课件资源与这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等重要途径来展示他们的课外研究成果,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多媒体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信息化时代,将信息技术完全拒之于教学之外是不可想象的,将信息技术点缀性地“塞入”教学是不可取的,将信息技术止步于弥补性地“加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力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而创构出全新教学时空。这句话道出了多媒体教学最高境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的创生。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也充满意外的惊喜,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随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调整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邢新宝.例说传统板书与电子板书在历史课堂的运用与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9)

[2]王茜.合理使用历史课件[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2)

[3]周诩.历史课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2)

[4]李卫东.谨防历史课件制作的误区[J].历史教学问题,2005(1)

[5]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作者单位:重庆市育才中学)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课堂互动的融合 下一篇:金融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