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与恢复运动员体能的运动营养措施

时间:2022-09-27 06:23:57

提高与恢复运动员体能的运动营养措施

云南省腾冲市第一中学

摘 要: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讲,其体能情况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是否可以正确应用相关技术和战术,因此,对运动员进行营养的合理补充,能有效缓解运动员的体能,属于运动疲劳重要消除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篮球运动员能量供应进行分析,其次阐述提高和恢复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运动营B措施。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体能;营养措施

在竞技运动持续提升背景下,促使相关运动比赛呈现日益激烈的形式,而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讲,运动训练、比赛极易发生运动疲劳情况,从而对运动员的能力发挥造成不利影响。而运动员体能情况,更是关系到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是否可以发挥自身价值,以及比赛最终胜负情况,因此,对运动员体能采取有效的运动营养措施至关重要。

一、分析篮球运动员能量供应

对于篮球运动来讲,不仅深受青少年的广泛喜爱,而且还具有复杂多变以及速度快等特点,同时攻守双方会伴随情况不断变换,要求篮球运动员具有一定的专项耐力和专项速度,同时在弹跳力以及整体力量等方面比较突出,只有在此基础上,运动员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篮球特长。通常情况下,运动员摄氧量无法满足此类动作需求,按照ATP-CP系统对供能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即释放能量过程中,属于厌氧型,且供能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1.6mol,可以维持8~15秒。而根据篮球运动节奏变换情况,需要较大能量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但是,由于人体ATP含量相对较少,只有分解合成相同步,才能确保达到人体ATP含量,以实现肌肉的持久活动。因此,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向篮球运动员提供营养,能为运动员长期进行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

二、提高与恢复运动员体能的运动营养措施

(一)保证膳食的平衡

在运动员的日常膳食内,应对糖和蛋白质、脂肪进行科学配比,糖在总热量中占据60%~70%、蛋白质在总热量中占据12%~15%、脂肪在总热量中占据20%~30%,同时还应对其补充相应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现阶段,因为人们对于膳食产生的错误理解,造许多运动员出现过多摄入蛋白质、脂肪的情况,而糖总摄入量却严重不足,从而造成过于疲劳的情况。所以,运动员力量训练时,每天蛋白质需要保持(1.2~2)g/kg体重即可。由于糖的来源主要是以主食为主,运动员还可以多吃水果,或者生吃蔬菜,确保运动员可以科学摄入维生素、膳食纤维。

(二)营养措施

第一,补糖。在篮球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糖作为主要营养要素,需要对其科学进行补糖,措施主要包括:在运动之前,对运动员进行补糖,即在膳食中按照10g/kg体重进行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与此同时,也可以在运动员赛前一周,尝试逐渐降低运动量的方式,缓解运动员的糖含量,其补糖主要是将淀粉类的食物作为重点,然后对其辅以果糖或葡萄糖等食品。

第二,补液。因人体内60%以上均为水,而水在运动员生理功能中,可表现为以下几点,体内新陈代谢、体温调节、体内和脏器机能维持等,若出现脱水现象,则易诱发运动员各类问题的发生,其脱水症状如下表1所示。对此,篮球运动员补液工作的开展,可在预防脱水的条件下,保持其机体水平衡。例如:可在运动员进场前30~120分钟内,通过400~600ml含水电解质、含糖饮料的摄入,并遵循少量多次的补水方式,要求运动员补液量高于失液量,切勿暴饮。

第三,1,6-二磷酸果糖。为了提升运动员的抗疲劳性,应对其进行安全运动补充,主要通过1,6-二磷酸果糖的应用,以助于实现调节作用,利用糖酵解的刺激,同时糖异生的有效抑制,从而达到促进糖利用的目的。由于FDP能对运动员的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此项措施能为运动员更好进行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缓解运动员的疲劳。

第四,肌酸的运用。当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肌酸的补充时,能明显提升肌肉的肌酸储备,实现提升运动员运动能力、训练效果的目的,具体应用措施包括:训练过程中,对肌酸进行1~2个月的补充,使其冲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约为2%~8%左右,力量增加5%~15%左右,保证运动员可以更好参与训练活动,避免篮球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拉伤、肌肉痉挛等情况。

三、结束语

在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进行分析后,可知合理搭配运动员的膳食,以及相关营养措施的合理应用,能有效缓解运动员的运动疲劳情况,需要篮球教练和运动员对其给予高度重视,真正认识到营养和训练、体能间的关系。因此,按照营养知识,对运动员的膳食进行科学配置,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参与训练或比赛等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晓翔.浅析提高与恢复足球运动员体能的运动营养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5):23-24.

[2]柴晓方,梁敏华,车新新.浅论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运动能力的运动营养措施[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185.

[3]葛男,高玉善,赵宏官.篮球运动员疲劳产生的耦合机制及其运动营养的跟随补充[J].内江科技,2014(5):65-66.

上一篇:在信息时代有效发展校本教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下一篇:“营改增”对建筑行业财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