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生活化”

时间:2022-09-27 04:34:36

浅谈数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归根结底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为了教学而教。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初中数学的教学,应该让数学与生活接轨,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注重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是服务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教师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数学应用观;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无法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的。教师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缺乏鲜活有趣的内容,使数学与生活严重脱节,导致学生越来越感到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繁杂干瘪的学科。学生也极容易因此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可以这样说,在教学活动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即把数学“生活化”,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何为“数学生活化”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从古至今,数学就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且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丝毫没有分离。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数学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发展后的数学又在实践中“优化”着实践,将我们的实践科学化。经过实践到创新,再由创新到再实践,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数学应用的价值不断地得以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数学生活化就是数学应用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促成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并使之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惜多花费时间,深下工夫,以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教师应该尽力做到每章都用实际问题来引入新知识,并在章内加以解决;在例题、习题中多多做到反映当下的生产、科技和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设法将它们抽象成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对实习作业进行准备,并写出实习报告;力求使各年级学生都懂得编制应用问题并能自己求得它们的解答。通过这些紧贴生活的环节的设置,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也训练学生学会正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调研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独自进行分析并解决那些较为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们养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生活实际中的数学,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这些转化成教学内容中的亮点,就能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将数学“生活化”呢?

想做到将数学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新教材的具体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课改要求是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增加各类互动,做到和学生们共同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整体验“经历―体验―探索”这一过程,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主动去学数学,用数学。以下几点是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变成一个擅长发现并懂得挖掘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有心人,做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感悟所学习的知识。首先,要使课题的导入富有生活气息,也即是将课题导入方式生活化,以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将例题设置形式生活化,让学生能体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最后,使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操作实践能力。

应当注意的是,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怎样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促使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进而促进其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最终达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的终极目标”作为自己进行数学教学的准则。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生活是一个蕴涵着丰富知识宝藏的矿藏,静静地等待着老师和同学们去探索发现其中的珍宝。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比如购物、游玩、家庭日常生活等出发,在生活中“找”到藏在矿藏中的数学珍宝。只有用这样生动的方式,才能促使学生在潜意识中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在购物的时候计算一下要花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不同的项目和地方花的时间的多少远近;在家里可以统计一下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等等,这些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中“做一做”的版块,其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生活。而“找一找”的版块则是为了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三、重视教材中的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是紧密结合所在章节的教学内容,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为目的,为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增强他们用数学的意识而设计的版块。实习作业安排的大多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实习条件比较容易实现,易于学生进行作业,实习内容多适合于小组工作,有利于学生们在实习中使用数学语言进行相互间的沟通交流,阐述各自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综上所述,生活就是一个大大的课堂,数学知识的源头在生活实践里面。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藏在生活里面的数学,除将数学“生活化”外,还应该为学生们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让学生们能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燃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激情火焰。同时,还要多多鼓励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适时给予一定的鼓励(比如口头表扬或者是其他激励机制),必要时要给他们进行帮助指导。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勃勃生机。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意识到:数学教育应该是人本教育,而不是以往的文本教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智慧的指路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路上的朋友、伙伴。改变以往教师绝对权威的错误观念。在初中,我们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们,他们的求知欲、反抗意识、创新意识都最为浓厚,此时的教师更加应该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予他们所需要的足够的“尊重”“保护”和“关爱”。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入数学世界遨游。

参考文献:

[1]浅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3]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4]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效率.

[5]李海东.准确把握概念核心、设计自然教学过程:“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中第三次课题会议成果综述.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第二中学)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三物理总复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