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是完善护患关系的优化途径

时间:2022-09-27 02:32:58

心理护理是完善护患关系的优化途径

【摘 要】目的: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任何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因素和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影响。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多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只有通过优化护患关系才能避免护理纠纷。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患关系;优化途径

1 心理护理的措施

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是护士。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认知事物的不同方式去理解和同情患者的痛苦与情感,主动向患者问好并作自我介绍,热情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和医务人员,使患者感到被人重视和关心,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和谐彼此的关系。尽快与患者沟通,克服焦虑情绪。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有效地与其进行沟通,亲切呼唤患者的名字,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仔细询问其病史,详尽了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以和蔼可亲、充满自信的言语稳定患者的情绪,告诫患者要面对现实,正确认识所患疾病,不受江湖游医的蛊惑,不信道听途说的言论。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让生活充实有序;阅读有益的书籍,增加生活情趣;转移消极心境;欣赏音乐歌曲,排除不良情绪。

1.2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消除思想顾虑面对忧心忡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以朋友式的真诚取得其充分的信任,多作忠实的听众,让患者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并尽量为患者想办法,或提出中肯的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1.3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人员要富有同情心,有些患者需在治疗数月或半年后才出现较为明显的效果,告诉患者一些慢性疾病,对其疗效的评价不能凭一天或几天的结果为依据。给患者讲述疾病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或已经痊愈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悲观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语言进行开导,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交流谈心,让其了解一些疾病虽可致残,甚至因重症血管炎或并发感染而死亡,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只要坚持正规用药和持之以恒的综合治疗,80%以上的患者可以长期缓解或治愈。

1.4提高认识,帮助病人充分认识自己,挖掘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和与疾病的关系,加强对病人意志品质的训练,注意培养他们开阔的心胸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病人入院后,认真仔细地了解病人发病的诱因,临床症状,需要帮助解决心理疏导的中心问题,鼓励病人正视自己。树立信心、消除患者的心理创伤,指导病人正确面对人生、适应环境、早日从病态心理体验中解脱。

1.5多与家属沟通,因为一个人患病住院,会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幸和忙碌,病人的焦虑苦恼情绪将直接影响其家属,家属会因此痛苦,甚至悲观失望,这种负性情绪若对病人起反馈作用,将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1]。鼓励家属能做到克制自己,忍让、关心、体贴、照料病人,让家属配合医生一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早日康复。

2 鼓励病人情绪自我调整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的最典型的条件反射,通过暗示、解释、分析心理治疗手段,用交流、沟通、安慰、鼓励的心理疏导方法,引导病人客观地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言语上的安慰关心,用一定的言语技巧,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用科学的言语暗示病人,用关注的眼神注视病人,用适当的体态语言,表达对病人的关爱,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病人,把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充分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满足病人的需要。解释性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增加家属、朋友的关怀。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病人的心理疾患也随之出现,需要护理人员用正确的疏导方法,帮助病人解决心理困扰,客观认识自己的疾患,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逐渐消除自己的心理疾患,恢复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焦克文《浅谈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89

上一篇:四季汤治疗一例毛囊炎体会 下一篇:2008~盐都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