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镜下术100例手术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31 03:06:34

鼻息肉镜下术100例手术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鼻息肉的疗效。方法:2010.2-2013.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鼻息肉患者,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本组Ⅰ型患者总有效率达94.1%,Ⅱ型达84.4%,Ⅲ型达76.2%,术后眶周瘀斑或气肿2例,保守治疗1月后痊愈。结论:鼻内镜治疗鼻息肉疗效满意,但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适应症,注意手术操作要点,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鼻内镜;鼻息肉

慢性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传统手术治疗主要为摘除鼻息肉,但术后复发率比较高[1]。鼻内镜手术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改善鼻腔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对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鼻息肉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鼻息肉患者,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8~61岁,平均40.5岁,病史8月~10年。临床表现均为反复发作的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CT扫描。按照临床分型标准Ⅰ型34例,Ⅱ型45例,Ⅲ型21例。

1.2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抗生素3d,上颌窦及鼻腔冲洗1次,术前1周每天给予30mg泼尼松静脉滴注,术前1天及术后1天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85例用局部麻醉,其余采用全身麻醉。两种麻醉均用肾上腺素和地卡因混合溶液浸润小棉球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在鼻内镜下切除息肉,再将患者的上颌窦、筛窦、蝶窦依次开放,并将其内的息肉摘除。伴有中鼻甲肥大的患者行中鼻甲前外侧缘及下缘部分切除术,伴有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手术。术中确定蝶窦,有病变者开放蝶窦,术腔填塞止血海绵。术后第2天抽出止血海绵,每日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清洗鼻腔两次,连续冲洗2周。术后2周第一次复查,3个月后每2月复查一次,随访1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产生;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腔粘膜部分水肿,肥厚,少许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内镜观察术腔粘连,窦口狭窄,脓性分泌物形成。有效率为治愈加好转。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Ⅰ型患者总有效率达94.1%,Ⅱ型达84.4%,Ⅲ型达76.2%,术后眶周瘀斑或气肿2例,保守治疗1月后痊愈。

3 讨论

近年来,鼻内镜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该手术方式创伤小,可彻底清除鼻部不可逆病变,切可良好的保留鼻腔的正常粘膜组织,从而保证良好的通气引流。良好的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对于患者配合手术者可行局部麻醉后配合肾上腺素表面麻醉,术中出血少。对于复杂的鼻息肉患者局麻不能全程镇痛者可用全身麻醉,可控制血压、减少术腔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有助于患者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2]。本结果显示,病程越长,病情愈重,则有效率低。病情重,导致鼻腔和鼻窦解剖标志不清晰,术中出血多,手术难度大,多次手术患者常有手术瘢痕形成,从而有效率降低。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组织结构,术中做好止血,积极应用抗生素及促凝血药物。冠状CT有利于了解钩突上端的附着方式。开发蝶窦时应避免损伤外侧壁的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应同时矫正,肥大的下鼻甲是导致术后鼻腔通气障碍的主要因素。尤其对肥大的下鼻甲后段处理,防止过度切除,以免过度通气产生鼻腔干燥。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虽然日趋完善,但术者术前要熟悉鼻腔的解剖结构,手术过程在清晰病变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总之,鼻内镜手术治疗息肉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学佩.耳鼻咽喉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

[2] 郑艳秋. 鼻内镜下鼻息肉手术98例临床分析.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11

上一篇:社区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 下一篇:浅谈胸外科护理临床带教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