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与延伸

时间:2022-09-27 01:38:16

浅谈中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与延伸

摘要:生活素养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观,是一种对人的态度、行为等起稳定作用的素质,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公民具备较高的生活素质,这给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本文试图以中学语文教学为平台,积极探索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延伸。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生活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54-0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学科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目标,才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生活素养,是社会发展的急切需求,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活素养。

1 从经典教材中攫取营养精华,将知识学习与增强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相结合

如在讲述《论语・为政》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时,教者可趁机向学生传授孔子几千年前的思想: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道德起点,人若无诚信寸步难行。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教者可传授给学生敢于面对、承认自己的过错,这样能在社会上与人有更好的沟通。学习《李将军列传》时,讲述李广将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高尚情操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立志优异,以自己的言行为周围人树立好的榜样。在班集体建设中,榜样的力量尤其重要,几个优秀的同学可以促进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教材中海伦凯勒、史铁生、食指等人不向命运低头、在困境中奋发有为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道德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传统文学“文以载道”的思想。

2 以谈话法带动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勤关注、能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写作就是要求作者写真话、抒真情,而观察了解身边社会则是抒发真情实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关注学生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和评价能力,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不忘重要时事的穿插。每次放假回校之后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总会抽出时间和同学们交流放假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同学们由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话题越来越多,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们的谈话对象,大到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小到公交车司机、菜市场上卖荠菜的老太太。同学们不仅描述这些所见所感,更是提出一些针对性很强的建议措施。如提到双汇“瘦肉精”事件时,同学们不仅表示了强烈愤慨,还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如何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经营者如何进一步加强自身管理等方面表达了自身看法,大家还引申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大力的提倡弘扬,还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为坚强的后盾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深入探讨,同学们关注社会、帮助社会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社会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观进一步成熟。随着谈话活动的持续开展,笔者发现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的语言越来越少,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让文章显得更有生机和活力,谈话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和效果。

3 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

优秀的教者,不仅注重课堂本身的实效,更注重课外的拓展与延伸。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笔者针对课文中一些经典思想理论,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如在学习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与地坛》等文章后,同学们被海伦凯勒、史铁生等人面对命运的不公激发自身的潜能、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实例所震撼。笔者发现这个一个教育学生关爱生命、自强不息的很好契机。笔者在网络上精心寻找了《隐形的翅膀》、《马拉松》等励志电影,同学们观看完后写出很多关于坚守人生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的感悟。随即,笔者又组织所在班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以“超越梦想”为主题的演讲大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书籍期刊网络等媒介,进一步充实了演讲内容。同学们旁征博引、激情洋溢的演讲博得听众们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和笑声。在这掌声和笑声中,“把握生命、实现价值、超越梦想”的观念便深入每个同学的心中,化成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澎湃动力。此外,笔者还积极鼓励同学们向学校主管部门写建议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联欢会设计广告用语、海报;积极开展主题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做好“找资料、调查、整理和写作”等方方面面工作。他们在学习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社会主人翁意识也不断增强。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自身的全面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其它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上述根本目的服务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这一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将传授知识和培生生活素养有机结合,力争培养出具备良好身心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接班人。

上一篇:从导游人才的职业素养谈导游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