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7 01:22:53

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言感受力足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上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在强调能力培养、重视思维训练的同时,却忽视了语感的培养。本文就对语感的培养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什么是语感?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就是人们在感知的一刹那,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自觉地联想的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培养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良好语感的形成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

如何培养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为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好,就说明学生理解深刻并受到了感染。语义课本上的文章,特别是名家名篇,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优美,行文流畅,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趣,通过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古文非常适合朗读,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不要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忽视了朗读。

首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想像,在无形之中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如《最后一课》一文,作者写了一个十分顽皮而又厌恶学习的法国学生小弗朗士,在家乡沦丧之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深受先生的感染,一下子变得懂事和成熟起来的故事。当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本来老想着逃学的小弗朗士觉得十分的后悔,以前的他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个时候他才觉得是多么的珍贵,于是他专心的听着韩麦尔先生的讲解,竟然发现原来学习是那样的容易,他“什么都会”;并且,此时他对将要离开的韩麦尔先生充满了同情理解和敬佩;这堂课结束时小弗朗士心中的爱憎之情也达到了高潮……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边听老师的感情朗读,一边调动自己的想像,并随着老师感情朗读时的感情变化联系类似的电影、电视中的有关镜头,将人物的具体情景浮现于眼前,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随后指导学生一边想像,一边朗读。随着感情的融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越来越深,潜移默化之中强化了学生的语感。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通过各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来引发学生的语感。如朱自清的《春》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形象而生动,语言优美,学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会感受到勃勃生机春天,体会到作者的意趣。学生用轻缓的语速朗读,让人好像真的听到了春风在轻轻柔柔地吹着,春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好奇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读呢?学生说,“春风、春雨不都是轻轻的吗?所以我们也要用轻轻的语气读。”在朗读过程中,不要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而是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再次,教学中朗读形式有很多,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等。其中分角色表演朗读最能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威尼斯商人》要读出安东尼奥的侠义厚道,夏洛克的冷酷无情,鲍西娅的机智善辩。朗读形式多样,学生会更有兴趣,效果也就更明显。

由此看来,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是使学生的语感向着更广、更深、更敏锐的方向发展,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在训练中培养语感

首先,词语训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也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语感可以先从字词积累开始。学生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阅读中得到的。如在学习《学问和智慧》一文时出现不少较生僻的成语:探骊得珠、鞭辟人里、高头讲章等,学生初读时无法把握这些成语正确的含义,难以理解它们的用法。所以我先请学生查词典,明确阅义;再结合具体语境深化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量作为语感训练的基础,通过大量的训练,学生的语汇将大量积累。我们还可以加强课外阅读,因为在课外阅读中有大量的新词语,学生第一次、第二次接触时可能不懂它的意思,但多次接触后,这个词就比较熟悉了,也就会明白这个浏的意思。而且由于反复接触的这个词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出现的,学生就记住了十几句甚至更多的具有这个词的句子,也就掌握了该词的使用规律。对这个词的意义从不懂,到开始有些懂了,直到完全懂了,并且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规律也可以掌握了。随着阅读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语言感受力也就得到不断地提高。语感力的提高,又会使词汇积累更容易,这样自然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次,句子训练。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子是构成段、篇的基本单位,在字、词、句、段、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句子训练来培养语感既简便有效,又便于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1 抓住主干来理解句子。一个完整的句子都是由“谁”“干什么”,“怎么样”等基本成分构成的。这些也就是句子的主干,无论句子有多长,只要抓住了主干,就能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了。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渐加深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主干方法是方法。那天上的白云,山中的绿树,小溪里的流水共同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江南山水画。主干:云,树,水构成画。学抓住了主干也就能理解这句话了。

2 体会句子中修饰语的意思,句子中的精彩之处往往不是在主干上,而是在修饰语上,因此在理解句子主要讲什么的丛础上,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修饰语的意思,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如(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胡子,主干是形象来源于胡子。修饰语突出了他形象和胡子的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这样也把句子训练与词语训练结合在一起。

各种训练可以组合起来,有点有面,多方面培养学生。因此我觉得增强训练,多阅读、多积累,多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感力,而且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 下一篇:美术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