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缩略语教学探微

时间:2022-09-26 11:39:06

对外汉语缩略语教学探微

摘 要: 缩略语古已有之,这已为学术界所共知。现代汉语中就更不必说,缩略语已成为语言表达和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缩略语的普遍运用,通过缩略方式创造的新词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来源之一。缩略语不仅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之一,还是二语习得的重难点。本文以汉英两种缩略语的构词类型为切入点,对比分析得出两者的异同点,找寻适合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缩略语 对比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信息,也就无法交际[1]。无论哪一语言,词汇都是其最基本最关键的部分。因而,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缩略语是汉语词汇学中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对汉语学习者来说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部分。在中国古代就已有缩略现象的存在,有记录的典籍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现代汉语更不用说,缩略语已成为语言表达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随着社会生活快速发展变化,按照语言经济原理,缩略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构成新词的方式。因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缩略语的教学愈显重要,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从而使得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日常交际。

二、缩略语概述

(一)缩略语的产生。

古代已有缩略产生,那时候将缩略叫做“语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典籍。《殷周金文集录》中记录有这类现象,“四年,相邦吕工寺工龙承”里的“吕”,据语境实质上是指称“吕不韦”,为“吕不韦”之省称[3],这当然可以看成是缩略。此后的各个朝代,词语缩略现象并未断绝到现代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一种新兴的造词方式。缩略的产生,简言之,就是语言追求经济性原则的需要。从语言应用角度来看,有些词语如果没有缩略,频繁使用全称,别人听起来会感觉麻烦,并且过长的语句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言的使用就是为了表达思想和获取信息,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都希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另外,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平常交际交流的需要,迫切需要产生一些新词语(包括缩略语)。总而言之,缩略的产生不仅是语言表达准确简要的需要,还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词语的缩略现象不是只有汉语才有,英语词汇中也有缩略现象。它与汉语缩略语相同,在古英语时代已经出现,当时多出现于钱币、图画和石碑中。例如:古时,古罗马人把RSP(Roman Senate and People)当做“古罗马元老院”的缩略语。随着现代英语的迅速发展,使得英语缩略语得到广泛运用。

在英语中,主要有两个用以表示缩略概念的词,它们是abbreviation和Acronym。它们的具体定义如下:“abbreviation: a shortened from of a word,such as‘Dr’for‘Doctor’or‘PTO’for‘please turn over’.”(缩略语就是把原词语进行缩略而得到的新词。)[3]“Acronym: word fomed from the initial letters of a group of words.”(首字母缩写词:由词组中各个词的首字母组成的词。)本文主要采用abbreviation定义英语缩略语。

(二)缩略语的特点。

缩略语指在形式比较稳固而较繁琐的词或短语中,只保留其主要语素的与原词语意义相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一种较为特别的词汇现象。缩略语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简明性、时代性、表义性。首先,缩略语形式简短,但内容丰富、准确,具有很强的压缩信息能力,这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次,缩略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语言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发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最后,缩略语的表意性,主要指缩略语可以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繁杂的意义。缩略语虽然只提取原型词语的主要语素,但其字面仍然有极强的表意功能。

(三)缩略语的研究现状。

现代学者对缩略语的研究,大约开始于半个世纪前。其一直是语言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人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对它的认识不断加深,并有所成就,也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工具书。特别自九十年代开始,缩略语作为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单位,其使用次数越来越频繁,理论研究进入高潮。学者们对缩略语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缩略语的定义、性质、构成、特点及规范化等问题。近三十年来,我们对缩略的认知有了很大的进展,语言学研究进一步提高,语言学家们对缩略语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修辞、认知、文化等领域。本文通过对缩略语产生原因及构成类型的研究,从汉英两种缩略语构词方式的异同,对缩略语教学进行探讨。

三、汉英缩略词的异同

缩略语在全球各地的语言中均有出现,并且得到了频繁地运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缩略语,而且都曾出现在早期的语言之中。我国古代多出现数词简缩,如“八卦”、“五岳”。英语中的GF(Girl Friend)等首字母缩略语早在1838年就盛行了,但英语中的acronym(首字缩略词)直到1943年才出现[4]。由于汉英分别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其词汇具体特征不同,因此具体的缩略形式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尽管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但在缩略语构词方面具有相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汉英缩略语构词的理论依据相同,缩略后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把原词语简化。而且英汉缩略词语都有着经济省力的共性。第二,构词类型基本相同,汉语和英语都是从提取、截短、概括三条主要途径对原词语进行缩略的,并且在原词语简缩过程中都遵循了“首字优先”原则。第三,不确定性。社会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缩略语,有些缩略语产生后,由于简单易懂、适用范围广,为大众所接受,于是逐渐稳固定型而成为取得独立词语地位的新词。另一部分缩略语可能在某个特定时期广为流传,但随着社会变迁或时间推移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第四,不正式性。词语在经过缩略后,与原词语相比,缺乏正式性,因而多用于口语或者非正式场合,在客观庄重的新闻报道中,一般很少使用缩略语。

由于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文属于拼音文字,而汉语则为汉藏语系,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英汉两种语言在缩略词语方面各具特色。因此,汉英缩略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汉英缩略语最大的不同是语言所属的系统不同。第二,缩略方式不同,英语单词是字母经过一定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由字母直接表音,再由语音表现语义。第三,在读音方式上,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汉语缩略语的读音方式单一,只按照单字读音,而英语缩略语读音方式多种多样。第四,原词语与缩略语的对应关系不同。汉语缩略语与其本来词语大多是一对一的缩略形式,少有一对多的现象;第五,写法不同。汉语缩略语的写法相对固定;而英语缩略语则有多种写法,可用字母大小写、简写等方式。

四、对外汉语缩略语教学原则

缩略语在汉语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特点,这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增加了难度。并且互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产生了很多新的缩略语,又增加了跨文化交际的难度,使得外国留学生难以理解其含义。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对缩略语的教学。根据汉英两种缩略语构词类型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三点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一)找寻核心,讲述理据。

汉语缩略语的理据性就是它的缩略方式。这是与英语缩略语不同的地方,英语缩略语简缩后与原词语的联系变小,难以理解和还原原词语。而在汉语中,大多数缩略语都是通过抽取核心词素的方式产生的,占所有缩略语的84.8%。因此,在缩略语教学中,将最具有代表性的缩略语和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教学效果会得到增强。在教缩略语的过程中,重点要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核心语素的认知。

(二)找寻原型,讲述规律。

无论是汉语缩略语还是英语缩略语,都是对原词语进行缩减得到的。根据词语的原型进行讲解,会达到“用量很少而表达精确”的事半功倍的成效,从原先就有的词中体会它的含义。在教授时,将简缩后的语言转化为原型词语,当学生理解了原词语的意思,就不用对缩略语进行解释。在还原原词语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述简缩的过程,将汉语缩略语的缩略方式同时教给学生。

(三)找寻重点,讲述联系。

汉语的词法、句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所以,词、短语、句子三级单位之间存在边界模糊的情况,在缩略语中,这种情况尤其突出。我们恰巧可以抓住这一点,重点讲述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词法与句法联系起来。

五、结语

汉语的词汇学起来先难后易,较词汇学习来讲,其记忆负担要小于英语。但汉语词汇的透明度要大于英语,词语表达的效率也高于英语,这在英汉缩略语对比中反映得十分明显。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缩略语教学是大多数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点和重点,缩略语只是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加以重视,一定可以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询.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3.

[2]郑阳寿.对外汉语缩略语新探[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1):142.

[3]王吉辉.现代汉语缩略词语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

[4]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210722014;咸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XSYK122。

上一篇: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师爱, 新课程教育成功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