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应以“德教为先”

时间:2022-09-26 11:29:36

高校教育应以“德教为先”

摘 要:高校教育应把“德教为先”道德思想放在首位,教育者应遵守“身教重于言教”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以“知行合一”为行为准则,以“修身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注重自我修养,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承担起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关键词:高校教育;大学生;德教为先

德育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人们在长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伦理道德体系,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传统文化道德教育资源。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如何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寻求精神营养,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资源,来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标准、拓展德育教育的思路、改进德育教育的方法、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来实现德育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这对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育应把“德教为先”道德教育思想放在首位

所谓“德教为先”,一是指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在道德教化与政令刑法关系上,要坚持以德教为主的原则;二是在学校教育中,在德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关系上,要坚持以德育为首位的原则。可见,德育教育不仅是现在,在古代德育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教民”,要“道之以德”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现代高校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冲击,也出现了种种困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还是以“毕业”为标准来衡量高校的培养标准。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高校中存在已久,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所以我们应借鉴古代中国“德教为先”的道德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全面执行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作为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在高校中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把“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作为教育学生的核心问题,为祖国建设培养出更多所需要的“接班人”。

二、以“修身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注重自我修养

古代中国道德教育强调“德教”目的是启发人们的道德自觉,认为自我修养的关键在于内心自觉、严以律己。加强自我修养,完善个人品格,以自身修养与锻炼来实现“德教”目的,以“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从小学就开始了,经过了初中、高中一直延续到大学从未间断,但由于应试教育深入人心,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和毕业率,使得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影响,一方面是学生的高分数表现令学校、老师和家长欣慰,而另一方面也隐藏着学生道德素质的贫瘠、生存能力的孱弱和人格行为的幼稚等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一传统模式,还需多方部门的共同努力。所以高校应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道德认识和自我品行的冶炼,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与理论实践相结合,让道德教育活动内容走出校园、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多做一些公益活动,形成多元化的德育教育体系。

三、“知行合一”道德教育思想,应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准则

古代中国道德教育思想在知行观上强调知行合一,认为在道德学习的全过程中,“知”和“行”是人们认识客观道德原则和礼仪规范的两个主要环节,“知而不行不可,行而不知也不可”,知行不仅相须而且应相互为用。在衡量人的品德上,不但要“听其言”,更应“观其行”。每个人不在于能了解和懂得多少道德知识,而在于他能否依据一定道德准则诚心诚意地进行道德践履,只有“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才是真正的品德高尚人。目前高校学生也存在着“知”、“行”不一之事,其根本原因并不是道德行为的偏离,而是道德信念的缺失,所以德育教育是高校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大课题。如何利用现有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调动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积极性,确立正确的道德观,使德育教育规范化是一个值得探研的问题。高校道德教育应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遵守校内交通规则,走路要走人行道;在教室上课或自习时,不大声说话、吃饭;期末考试时自觉遵守考试制度,不要有我不作弊我吃亏;遇事要谦让,同学之间有困难要相互帮助。只有从生活中的这些点滴小事做起,不断强化德育教育,才能使道德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思想、一种信念,使大学生久而久之养成“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

四、“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古代中国道德教育思想在“言教”与“身教”关系问题上,倾向于身教重于言教,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教育者首先要遵守道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先修其德,先立其行,然后乃能育人、乃能化人。”所以,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行为楷模,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同时要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不能只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评教、晋升职称”,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管理,应以学校制定的教师职责制度约束自己,做到“正人先正己”。

五、结语

高校教育应重视“以德为先”的培养理念,根据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道德自觉、“知行合一”的思想品德,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0-315.

[2]郝勤.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55-163.

[3]曹珊珊.论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J].北京: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2007(1):88-89.

上一篇:技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之我见 下一篇:概述给排水管材的选择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