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中国“博士军团”冲击诺贝尔奖的90后

时间:2022-09-26 10:29:45

率中国“博士军团”冲击诺贝尔奖的90后

日前,世界权威杂志《科技商评》公布了“2013年度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家”名单,年仅21岁的赵柏闻,成为全球年龄最小的入选者。这个被誉为“科学界韩寒”的90后奇才,比韩寒的人生经历更传奇:他18岁高中肄业,率领一帮博士和科学家破译“天才智商基因”之谜;他看重知识却藐视学历,因此拒上北大;《华盛顿邮报》称他“年纪轻轻便在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院挑起大梁……古老的中国将重返世界科技强国之林!”

出路不止一条:“天才少年”

高中退学搞科研

2009年8月的一天,即将升入高三的赵柏闻,在父母陪同下来到他就读的北京人大附中,向刘彭芝校长提出了退学申请。校长听完赵柏闻的讲述后,却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真的想搞科研,还是想出国?”这个18岁男孩坚定地回答:“搞科研!”“好,那我支持你!”

衣着整洁,戴着黑框眼镜,贪学贪玩爱思考。1992年出生的北京男孩赵柏闻,与同龄人并无二致。把他放到三里屯的时尚酒吧,他能跟着音乐High起来,也会跟女孩搭讪几句。但不同的是到了第二天,当大多数同龄人回到各自大学继续听课、做设计、准备论文时,他则要回到华大基因研究院,主持国际视频会议,向手下的博士、科学家们布置研究课题。这就是他退学后的别样生活。

赵柏闻与基因结缘,可以追溯到15岁时。正读初二的他,偶然得知父亲的一位朋友是中国农科院的基因测序专家,不禁好奇地和那位叔叔聊了很久。后来,对方送给他一些基因测序方面的书籍,更激发了他对基因的研究兴趣。

两年后,17岁的他就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破译植物基因的论文。锋芒初露,“天才少年”的美誉不胫而走。

高二暑假时,研究所导师推荐赵柏闻去总部在深圳的华大基因研究院,参加科学夏令营。闲暇时,他找到研究院院长汪建要活儿干。汪院长把他“推”给了华大基因的另一个“神奇人物”李英睿,这名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才子,曾旷课到华大“打黑工”——不要工钱只干活, 后来被华大基因研究院录用,现在已是这里的首席科学家。李英睿随手写了一道基因学术+编程的题目,让赵柏闻自己去解。

从研究学术资料到电脑编程,再到修改……赵柏闻仅用一个下午,就把完美的答案提交给了李英睿。对方惊讶极了,这道题正是他们基因项目组所遇到的一个学术难题,即使让专业研究人员破解也需要一段时间!李英睿本想用它打发一下赵柏闻,甚至让他的实习期“耗”在上面,孰料这孩子竟然一下午就搞定了!

几番近乎刁难的测试之后,李英睿见识了赵柏闻的聪颖和天分,他激动地走进院长办公室,说:“这家伙是个天才,你得把他留下。”

小兵领大将:率“博士军团

破译天才基因

就这样,两个月的科学夏令营结束后,赵柏闻成为华大基因最年轻的研究员,从此过上了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生活。

尽管被破格“空降”到了华大基因,赵柏闻却并没有得到什么保障。可以说,他在此起步很艰难:一开始薪水很低,工作内容很“初级”,“周围人都比我年龄大一截,没有同龄朋友,其实挺可怕的”。

到华大半年后,赵柏闻的“小宇宙”爆发了,他得到了一个新的任务——担纲“人类认知能力与基因的关联”项目负责人,通俗地说就是领衔研究“哪些基因使人更聪明”。华大之所以选刚满19岁的赵柏闻做负责人,是因为这个项目由他提出并发起。

“智力差异如何产生”,已经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如今它将有望从遗传基因来解释。基因如何决定神经发育?生物体作为硬件如何决定了“软件的升级”?这个大胆创新的从DNA表层到认知网络的“跨越式”研究将如何完成……这些都是赵柏闻团队要做的。

2010年6月28日,《华盛顿邮报》采访报道了天才少年赵柏闻,以及他发起的研究项目。看到这篇报道,国内外对该项目兴趣浓厚的科学家、大学教授、研究员纷纷联系赵柏闻,表达了想加入该项目组的意愿。这令赵柏闻很意外,他没想到影响力会这么大。最终,这些“请愿者”以兼职和专职研究员身份,参与该团队的研究工作,使得赵柏闻一下成了统领20多人的项目组“小领导”。其中不少人都拥有硕士、博士学位。

因这个堪称“博士军团”的科研团体充斥着天才和牛人,他们智商过人,又个性十足,按说管理难度是不小的,何况19岁的赵柏闻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孩子”。但事实却是,研究人员都听从小赵的领导。原因很简单,“项目科研经费是我申请下来的,钱在我手里。”赵柏闻笑着说。

为了破译“天才是怎样产生的”,赵柏闻最初设想的方案是测定聪明人的智商,采集他们的DNA样本,将他们的基因组和普通人进行比较,再经过对比分析,和智商相关的基因标记就会自动现身。

为了实施方案,他返回被誉为“奇才云集”的母校人大附中,这里聪明孩子多的是。然而,他遇到了没想到的难题:中国并没有标准的智商测试题,人大附中的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又不足以完成国际版的英文测试。更糟糕的是,从学生身上抽取血液样本几乎不可能,担忧的父母开始提出抗议。

无奈,赵柏闻只得调整策略,改从具有数学天赋的人身上获得唾液DNA样本,其中包括参加了奥数或科学奥林匹克训练营的中国人。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高智商个体的DNA样本,包括在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中获得极端高分的人,以及从精英大学获得物理学或数学博士学位的人。此外,任何满足条件的人也可以通过华大基因的网站报名参加样本采集。

历时一年时间,他们共收集了上千份基因样本。然后再将这些采样,经过上百台强大的基因排序机器破译,从数十亿个化学碱基对中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读取数据……赵柏闻和同事们需要做的,则是对破译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找出“天才基因根源”。

曲线上大学,90后“创新家”

剑指诺贝尔

赵柏闻团队的科研项目,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呢?赵柏闻的解释很有趣:“我们通过胚胎筛查,发现的一系列促进高智商的DNA标记,将被用来创造‘超级婴儿’。如果父母使用试管受精,他们就可以从一群受精卵中挑出最聪明的那一个。事实上,这些备选的受精卵都是你的孩子,你只是从中选出了智商最高的那个而已。”此外,已有研究表明,高智商人群中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更高,赵柏闻和同事也将破译个中原因,以帮助患者实现早期诊断。

在单调、枯燥的科研工作之外,赵柏闻是一个挺会玩的年轻人,他深谙“劳逸结合”的道理。闲暇时光,哪里有自己喜欢的摇滚音乐会,他会立马飞到那去释放自己!看电影、弹钢琴、读书,也是他钟爱的放松方式。

虽然由于思想比同龄人成熟而导致他没有90后朋友,但不少学术界精英却乐于和赵柏闻交往,经常请他喝咖啡、聚餐。这个思维活跃的天才男孩,总能在不经意间带给70、80后朋友一些“石破天惊”的科研新想法。

2012年,因赵柏闻在研究院贡献突出,年薪一路提升至20万元。尽管家里条件不错,但赵柏闻自小就希望自力更生,觉得花父母的钱很羞耻。进入华大基因后,他收获了自立带来的自信,并懂得用自己的薪水为家人买衣服和礼物,向北京的父母尽孝。儿子离开家后的迅速成长,令父母欣慰不已。

2012年8月,赵柏闻在学术研讨会上结识的几位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联名向港中大校长推荐他,称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幸运的是,赵柏闻符合港中大的入学申请条件,于是他被顺利录取!不过,他和学校谈好了条件,他不要文凭,只修习自己所选课程,这些课程或许有助于他的研究。学校不仅同意了,还给这位“科研牛人”发了奖学金。

此后,赵柏闻每周穿梭于香港和深圳之间,上演着精彩的双城生活。在香港,他是港中大莘莘学子中的普通一员,尊师爱学,彬彬有礼;回到一水之隔的深圳,他则是中大基因研究院项目组的领军人物,领导决策,自信果敢。

2013年8月21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的世界著名科研杂志《科技商评》,公布了“2013年度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家”名单,全球35名年纪在35岁以下的青年入选。年仅21岁的赵柏闻,成为年龄最小的“创新家”。而在过去的10年中,该杂志评选出了一批优异的技术人员,包括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柏格、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等,他们的工作有着改变世界的巨大潜力。

这次入选,不仅让赵柏闻在科研领域声名鹊起,并从华大基因拿到一笔不菲的奖金,也使他继“高中肄业生成为华大基因研究员”和“领衔破译天才智商基因之谜”之后,拥有的第三个搜索关键词。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赵柏闻和团队成员已经破译了2200多份高智商人群DNA样本,研究成果基本完成,不日将会把“天才基因根源”公之于众。据他透露,父母智商对于后代智商的影响超过了60%,而且是双方共同影响后代智商,并非传言的母亲决定后代智商。此外,如同一个人的身高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之外,后天因素影响也很大,智商在后天是可以提高的,年幼时“提速”最快。

国内几位著名科学家曾预言,这个思维严谨而又敢于创新的90后“天才男孩”,将来最有望问鼎诺贝尔科学奖!对此,赵柏闻笑容灿烂地说:“虽然我一向看轻比赛与获奖,但诺贝尔奖在我心里的分量却很重,它的确是我和‘战友’们一个火热的梦想!我们会用不懈的努力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科学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自己当初放弃高考,不走正常升学道路的选择,赵柏闻是这样评价的:如果一个高中生没有明确想法和冲劲,对未来有些茫然,那么参加高考、读大学是很好的选择。但自己是另外一种人,早早知道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听从内心的召唤踏上了一条自己喜欢的道路。

“没有对与错,人生本就充满了选择。如果你选中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能让你愉悦地奔跑,并且释放出惊人的潜力……那你就赢了!”21岁的赵柏闻感触颇深地总结说。

上一篇:郭毅力: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 下一篇:网络营销师:最多金的互联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