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时间:2022-09-26 09:24:20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摘 要:课外作业是教师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复习、巩固、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功效。教师要掌握作业布置的技巧,注重难易结合、分层作业,特别要注重在作业中的评价避免单一,要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课外作业 布置 技巧 评价

在教学领域里,围绕着课外作业,引起了不少争议。肯定者强调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作用,批评者多指责课外作业对学生课外活动实践的侵占,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阻碍及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课外作业是教师正式安排且都应在课外时间里完成的演习任务,它有助于教师解决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进度和质量问题。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课外作业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课外作业的合理结构与技巧,教师反馈手段和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一、课外作业与学生成绩的影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无视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教学内容一锅煮,教学要求一刀切,这必然会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游离在教学活动之外,致使其产生厌学,不做作业的情况。

课外作业所耗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对于练习巩固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锤炼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现在普遍存在着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作业中重复劳动多,机械化记忆负担重,社会实践动手作业少等诸多问题。笔者在一线的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拿着大量的作业来问老师,因为这是作业,不得不做,很多情况下都是写不完,甚至很多都是不会写,不会写的原因固然有自己课上没有听明白的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老师在网上随便攒题,动辄就是拿着模拟试卷上的题库,学生根本就不会,还有的原因是因为作业的量实在太多,学生根本无法完成,这样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现象在目前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仍然依赖多留作业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每位老师自然都希望提高自己任教的这门功课的成绩,因而在缺乏整体监督统筹的情况下,作业的布置量都是任课老师说了算,而且,每位老师都只盯着自己教的这门课,甚至于有些老师直接给学生没有任何筛选的给学生留很多试卷作为作业,完全没有想到,几门功课加在一起,可就苦了孩子,急坏家长。

杜克大学的教育学专家哈里斯・库帕博士指出,按时完成老师留下的家庭作业天经地义,但家庭作业的数量和形式应该随着孩子年级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只有安排适量,才能发挥家庭作业对学生应有的积极意义。

二、课外作业的布置技巧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是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r及时真实的反馈。因此,合理巧妙布置作业,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的学生能达到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基本要求。但课后作业中出现的过重过难,一刀切,缺乏趣味性等传统习惯,则有悖于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对作业内容、目的、要求的选择,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选题目,分层设计,确保学生做一题,会一类。要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掌握,或一题多解以标新立异。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要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提倡死记硬背,对学生易做错的题型或题目可重复练习。这样以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逼着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各种练习册,从中精选出好的题目,也逼着老师自编题目,不断提高自己命题的能力。这样的结果不仅使老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学生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减轻了,学生在课后就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产生偏差,认为作业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这种唯分数、纯功利的认识,使大多数教师在安排作业训练时,总是针对考试进行设计,有的题型甚至就是考卷试题的翻版。作业,只有在适当、适量和适时的时候才会有效。那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作业,那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取性、创造性的练习和作业,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巩固、强化和拓展的练习价值,才能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教师就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在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作业设计题目应由易到难,也可设置一定的机动性作业即选做性作业。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课前先做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量、适度的作业。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有些概念上易混、易错的作业就需要必做。可以布置一些总结类作业、学案型作业、构建知识框架型作业、特色笔记作业等。除合理布置作业、严格作业要求外,更应该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以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三、课外作业的评价与反馈手段

奥斯丁做了一项研究,他把几个教学班里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的学生的作业不加说明判出对错,并给出分数,而对另一组作业不仅给出分数,且还加写评语,用以赞扬或鼓励学生。实验结果表明,对学生作业的短语评价的做法更加有效果,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大。教师应该在作业本上标出正错符号后,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代替学生见惯不惊的分数标记。在批改作业时,要求老师高效并且及时反馈,切不可拖沓延缓,并且在批改中要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时改进和补充课堂教学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教学课程评价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课堂评价的改革,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等。作业评价是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 “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用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呈现作业评价多元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对作业的及时反馈评价就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指出作业的优缺点,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评价,以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作业精而细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真正有效利用好作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课外作业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没有优质的课外作业,高校课堂无从谈起,我们必须一改过去一刀切的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价不及时,以及虚假应对的作业讲评方式,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在真实高效的轨道上得以规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

[2]车晓丹,《哈里斯・库珀家庭作业思想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3月。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下一篇:佛教教义对泰国人民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