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义对泰国人民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22-09-08 03:26:51

佛教教义对泰国人民价值观的影响

前言

佛教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从印度传入泰国境内 ,从此在泰国产生了十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变成了泰国的国教,有大量的信徒,泰国有95%的人口信奉佛教。泰国宪法规定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教徒,宗教在泰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泰国的语言文学、建筑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人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一、《四朝代》概述

《四朝代》一书是以1892年,主人公帕瑞10岁时开篇,讲述帕瑞从10岁时进入宫中后的各种经历,她总共跨越了4个朝代,见证了各个朝代的变迁和兴衰,看到了宫廷生活有了怎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谈吐和观念的变化她也全都看在眼里并亲身经历感受着,这本书通过主人公帕瑞的一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曼谷王朝五世王到八世王,让我们了解了那段时期泰国的历史、风俗、观念等内容。

二、佛教教义无我的内容

一切有为、无为法并独立的,不变的『我的实体,一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并无『我的恒常不变的实体与自我主宰的功能,所以说『无我。

三、佛教教教义中无我的影响

佛教教义对泰国人民的价值观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贯穿着泰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教义中无我法印讲的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我们人类都只是由精神和物质所组成的,这些精神物质都不是我,也不是为我所有,因为不能被主观上的主宰,和随意的改变,比如我想让我的身体不要衰老,但显然办不到,或者我的亲人去世了,我因过度思念他就会觉得他一直还活在我身边,这意味着他的形体已经消亡了,我认为他活着是因为他还活在我的心里,并没有真正的消亡,在这精神和物质已然分开,也是无我。这种无我的教义让泰国人民在生活中能够正确的对待生活工作中的得失,正确应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为泰国人民树立了良好豁达的价值观。

四、《四朝代》中无我思想对泰国人的影响的体现

译自《四朝代》:最后,帕瑞的希望还是破灭了,这一切都源自政治或政治上的得失在作怪,这个政治一直在搅乱破坏她的生活,她的希望。

这段描写的是帕瑞在自己最小的女儿择婿时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王室中人的愿望遭到破灭,体现了愿望知识人们的一个意识,它是没有实体的,不会真实的存在,也就是无我。

译自《四朝代》:有时我觉得坤伯雷已经死了很久很久,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牵系的东西,好比一件旧衣裳,已经化成了灰,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辨认和抓住的形体。但是有时候……说来也奇怪,有时候我觉得坤伯雷就像正常人一样还和我们在一起。

这段描写了帕瑞对已经死去的坤伯雷的感觉,在真实的世界,坤伯雷的身体已经消亡了,但是,在帕瑞的意识里面,坤伯雷还好好的活在他的身边,说明了其实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在这样的集合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故谓无我。

译自《四朝代》:把帕瑞从小带大,一生都不曾离开过的的燕萍,年级大了,老病缠绵,在一天睡去后再也没有醒过来,犹如一枚熟透了的果子,从枝头悄悄的掉落。死亡带走了燕萍,让帕瑞觉得把她与过去维系在一起的锁链有脱了一环。

这段描写的是从小把帕瑞带大的仆人燕萍死亡后给帕瑞带来的影响,让帕瑞明白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肉体的“我”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元素构筑了“我”,“我”死后又会回归自然的元素,准根究底,这个“我”不过是一个躯壳、一副皮囊罢了,只是另外两个“我”的旅店,本不属于“我”,所以“无我”

结语

佛教自传入泰国后,就一直在对泰国人民的价值观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佛教的各种信条成为了指导佛教徒的生存方式的基本原则,渗透到他们的理想和信念之中,支配着佛教徒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使佛教徒能够慷慨豁达,于是平和,待人和睦,以平等,乐观,互助,乐善好施的心态来生活。

附录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4]

???? ??? ?????????????????????????????a?????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1] 姜永仁 傅增友等.东南亚宗教与社会[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7

[2] 如是我闻佛教网 略自佛教教义的内容http:///category-01-1-006.jsp

[3] ?.?.?. ???????? ??? ??? . ??????????[M].???????: ?????????????????2000 , 2557 ????????????? 16

[4] ?.?.?. ???????? ??? ??? . ??????????[M].???????: ?????????????????2000 , 2557 ????????????? 16

[5] ?.?.?. ???????? ??? ??? . ??????????[M].???????: ?????????????????2000 , 2557 ????????????? 16

上一篇: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下一篇:O2O餐饮模式发展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