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角子宫9例报告

时间:2022-09-26 09:05:38

残角子宫9例报告

[摘要]目的:对非孕时及妊娠后残角子宫诊断与鉴别诊断提出探讨意见。方法:对我从1996年2月~2008年10月以来收治的残角子宫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角子宫9例,合并妊娠2例,做泌尿系检查6例,残角子宫同侧肾脏及输尿管缺失2例。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时发现残角子宫,应行残角子宫、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无生育需要者行绝育术,以防异位妊娠发生,并应进行泌尿系检查。

[关键词]残角子宫;诊断;鉴别诊断;处理

残角子宫较为罕见,是因为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正常,另一侧发育不全形成残角子宫,可伴有该侧泌尿道发育畸形。1699年Mau-Hceau和Vassar报道世界上第一例。国内在1949年刘本立首次报道。笔者从1996年以来发现9例残角子宫,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残角子宫中年龄在24 54岁,孕次在1~4次,其中1例是教师,其他8例务农,其中有2例残角子宫内妊娠。

第1例残角子宫妊娠被误诊为宫内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行了人工流产术,术中未见胚胎组织,做B超提示:子宫右侧角有6cm×5cm×4cm大小的包块,其内可见到来自羊膜囊的圆形光环。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确诊为右侧残角子宫妊娠。

另外1例残角子宫妊娠是1°孕3+个月,下腹剧痛5h人院。单一入院时体温不升,脉搏细弱,血压70/40mmHg,呈休克状态。体检:心率120/min,腹肌紧张,下腹部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妇查:宫颈摇举痛明显,子宫附件触不清。腹穿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3ml,尿HCG阳性。入院诊断:腹腔内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可能,失血性休克。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吸出腹腔内暗红色不凝固血液2000ml。取出凝血块500ml。有一长9cm的男死婴游离于腹腔内,子宫位于右侧,如孕50d大小,其左上方见妊娠3月大小的残角子宫,其表面有6cm×4cm×3cm长的破裂口,并见一3cm×1cm索带与正常子宫相连,胎盘粘连腔内通过脐带与游离胎儿相连。该侧卵巢6cm×4cm×3cm大小,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卵巢行楔形1/3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片有黄体存在。术后诊断:左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

其中1例年龄是54岁,因月经量增多3年,阴道流血20d入院。足月顺产3胎,绝育术后20年,中度贫血貌,血压160/110mmHg,子宫体平位偏左,有约如孕50+d大小,右侧宫角旁触及一3cm×3cm×4cm大小的包块,与子宫紧连,B超提示子宫肌瘤,血色素79g/L。入院诊断:①子宫肌瘤;②失血性贫血;③高血压。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子宫后壁有1cm×1cm大小的肌核突出,右侧为残角子宫,行正常子宫及残角子宫切除术,术后剖视正常子宫。宫腔内有5cm×4cm×4cm大小的黏膜下肌瘤1个。术后诊断:①多发性子宫肌瘤;②中度失血性贫血;③高血压:④残角子宫。病例中有3例为妊娠足月臀位,有3例为妊娠足月头位。有3例为第一胎,有2例为第二胎,有1例为第四胎,其中1例第一次是剖宫产。6例均做剖宫产,在手术中发现残角子宫,第一胎2例术中同时做了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第二胎、第四胎术中同时做了绝育术。

2 讨论

2.1 残角子宫诊断

2.1.1 非孕时残角子宫诊断:残角子宫是一种罕见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它位于正常子宫一侧,并与其紧贴或素带相连,残角侧附有输卵管、卵巢,因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或卵巢囊肿。上述病例中有1例被误认为浆膜下肌瘤。所以临床上发现盆腔肿块与子宫紧贴,应考虑残角子宫可能,必要时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

2.1.2 残角子宫合并妊娠诊断:因妊娠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另一侧正常子宫体肌肉增生,内膜呈蜕膜样反应而引起早孕征象。残角子宫体妊娠后体积增大。大多数残角子宫因肌层菲薄,在妊娠3~5个月内发生破裂,而引起严重的内出血,而被误诊为宫外孕。上述2例残角子宫妊娠,术前均考虑是异位妊娠。所以,早孕合并宫旁包块,行人工流产无胚胎组织刮出时,要考虑残角子宫妊娠可能。进一步B超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确定。停经3~4个月妊娠破裂时,考虑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残角子宫妊娠可能。上述病例中有3例妊娠在正常子宫内,但因子宫发育不良,往往有胎位不正、子宫偏向一侧的体征。因此,有胎位不正、子宫偏向一侧时,也考虑残角子宫存在可能。

2.1.3 生殖道先天畸形常并发泌尿道畸形:1966年Rolec报道5例中有2例残角子宫同侧肾脏与输尿管缺失。笔者发现的9例中有6例做此方面检查,2例发生上述畸形,4例正常。故临床上有残角子宫患者,应特别注意泌尿道有无畸形。

2.2 残角子宫鉴别诊断:非孕时残角子宫应与卵巢肿瘤、浆膜下子宫肌瘤或附件炎性肿块等鉴别。子宫发育异常者病史中易发生胎位不正或流产史。炎性肿块病史中常有发热及下腹痛史。卵巢肿瘤囊性较多,有一定活动度,浆膜下肌瘤常突出于子宫表面,蒂宽,呈圆形,瘤体质地硬。炎性肿块则不活动,边界欠清,有压痛,B超可协助诊断,在作腹腔镜或剖腹探查中确诊。残角子宫妊娠于增大子宫一侧可触及一突性肿块,应与卵巢肿瘤或近子宫内口处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区别,卵巢肿瘤与子宫关系不密切。B超有助于诊断;浆膜下肌瘤较难区别,但临产后肿瘤合并妊娠者,其子宫颈口可逐渐扩张,宫颈口内可触及胎先露,除有剖宫产指征外,均可经阴道分娩。

2.3 残角子宫妊娠机制:残角子宫与正常子宫腔绝大多数不相通,而仍有80%发生残角内妊娠可能。残角子宫妊娠系或受精卵外游走到对侧输卵管,再达残角子宫着床形成。上述病例中发现残角侧卵巢增大,病理切片有黄体存在,说明是由于外游引起残角子宫内妊娠。1966年Jannary曾行残角子宫切除而保留同侧附件,之后发生该例输卵管妊娠破裂。

2.4 处理:根据残角子宫妊娠的机制及以上病例分析,笔者认为凡在妇产科手术过程中发现残角子宫存在,如果需要再生育者,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以防日后异位妊娠的发生。如果不需要再生育者,也可单行两侧输卵管绝育术。上述病例中有1例未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如此处理甚为不妥,应引以为戒。

[参考文献]

[1]林凤姑等.残子子宫4例报告.中华妇产科杂志,1985,6:355.

[2]胡志泌等.残角子宫与妊娠.中华妇产科杂志,1985,6:337.

[3]何志域等.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1989,135:139.

[4]张巧玉等.残角子宫妊娠误诊为子宫肌瘤2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0(10):58.

[5]夏淑静,王丽洁,师婕等.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9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学杂志,2006,9(3):238~239.

[6]张玮,崔桂芬等.残角子宫的诊断及处理21例临床分析.北京医学杂志,2000,5:263.

[7] 王莉,马玉庆,吴青青等.超声检查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刊,2007,6:332.

上一篇:展开笑容 留住健康 下一篇:饮水与健康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