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数学高考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26 07:44:47

怎样提高数学高考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高考复习教学应回归到数学本质上来,充分发挥典型问题的辐射作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引导学生将已有单一的、支离破碎的知识内容织成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往深了说,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智慧,而不是单纯为了解题.机械的题型训练使得学生成了条件反射型的解题机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匮乏,遇到陌生的情境或新颖的问题“套”不了现成的模式,便束手无策了.这应是我们极力避免的.

1.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赶紧补完,这样不仅能把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而且也能检查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同时也可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

2.避免“会而不对”的错误习惯

“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到底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这时就要依据各人的题例本与错题集的有效性了.

3.重视“一题多解”“多题同解”

进入复习阶段后,大量的试题铺天盖地而来,这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习数学不做题肯定不对,但不能陷入题海不能自拔,要充分发挥教材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注意典型例题的示范价值,能够举一反三,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同解”,做到以一题带一片.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型,应该规范完成,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对做过的典型题型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遇到不懂或困难的问题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要一遇到不会的习题就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而应该要自己先认真地思考一下,尽量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困难.如经过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得太透.应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而且更重要.

5.弄清自己错在哪里.每次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如下分类: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出现这类问题是最后悔的事情.要消除遗憾必须弄清遗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等.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上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抄写之错”,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表达之错”,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平时作业就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表达,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写出必要的步骤,并严格按着题目要求规范回答问题.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这表明你的数学基础不牢固,一定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你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当然数学的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在高三复习的第一轮中,不要做太难的题和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因为综合题大多是由几道基础题组成的,只有夯实了基础,做熟了基础题目,掌握了基本思想和方法,综合题才能迎刃而解.

上一篇:浅谈如何通过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下一篇:洛朗级数求积分问题在工程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