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设置疑问的教学设计探究

时间:2022-09-26 06:02:31

高中数学课堂设置疑问的教学设计探究

摘 要:我们在平时的教授学习中,合理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同学们的智力,提高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设计出一些别开生面的话题。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疑

一、以问题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帮助同学们发展技能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兴趣也是同学们解决问题时灵机一动,突发奇想的先导要素。由于高中数学课堂上抽象性的问题和智慧性的问题居多,所以很多同学认为课堂上缺乏趣味性、新颖性和创新性。因此同学们经常会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高中数学老师要帮助同学们克服这些学习困难,就必须要帮助同学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帮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找打他们可以理解与接受的数学模型。比如老师在教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时侯,我们应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我们教室的门框无论打开到哪个程度,门所在的平面是否一直和地面垂直呢?为什么这两个平面总是垂直呢?”这时由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遇到但不够细心观察的细节问题,同学们立即对该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会反思自己观察生活的态度不够认真,连生活当中这么简单的一个常识也没有注意到,从而提升了同学们的情感价值观念。

对同学们来说,课堂设置疑问能引起注意、增强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老师在的课堂上的设置疑问是一种自然的激励,势必能引发同学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及老师的所讲授的内容上。教师设置疑问,同学们需要思考并作出回答,正确的答案,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即使回答错了,经过教师或同学的纠正,更会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效果。在设置疑问过程中,同学们将从自己掌握的知识中去寻求各种答案使得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则应该听取同学们的答案并给以评价,这样就会激发同学们对学习的更大兴趣。同学们在做出反应之前,又必须在纷杂的知识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自然也就诱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二、由问题出发,找到学习思路

要激励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创新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样做可以发展同学们的综合自身素养,使同学们的注意力更加专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努力制造情景环境,从而让同学们处于“愤悱”的氛围之中。

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可设计下列几种证题思路加以设置疑问:

1、如果有两边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同学们答:寻找它们的夹角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

2、如果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同学们答:还应寻找它们的一个角或相等角的另一边。

3、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同学们答:还应寻找一条边相对应相等。

课程进行到这个阶段,老师就能过继续设置疑问:同学们试想一下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总结出几种方法了?顺着老师提问的思路,学生们也就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当然,我们还必须理解的是:拥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二个三角形可能不全等;有两边中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可能不全等。

再比如说: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各自是10和6,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应该是多少?

老师设置疑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确定非常重要。在本题中我们能一目了然的确定三角形的斜边吗?

通过教师合理的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可以主动进行反思,深化知识的理解。课堂提问在整个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促进同学对学习的东西进行反思整理的作用,是高中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学们的回答具有反馈作用,教师可以透过这种反馈检查自己的教授学习效果,发现同学们的弱点,作为改进教授学习的依据。

三、课堂设置疑问具有知识迁移功能

在讲授新的知识之前,教师应该设置疑问的是本节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点的过渡。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用旧知识创造新知识,突破难点,以达到顺利完成本课教授学习任务的目的,促使同学们积极参加教授学习双边活动。

例如: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教师首先设置疑问:

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当这些事情逐步慢慢处理完毕之后,我是应该引领同学们做下面的题目:

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应该经过A、B,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应该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经过A、B、C,圆心又在哪里?

4、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

就这样教师设置疑问,同学们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步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得轻松,记得也牢。

四、用问题带动同学找到普遍规律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提出具有触类旁通性的疑问,能帮助同学们广泛联系已经掌握的就知识。从而实现综合复习不一样的部分的方法和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已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2k+3)x+k2+3k+2=0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为5。

(1)K为何值时,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一般来说,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结合韦达定理进行求解。

(2)K为何值时,ABC是等腰三角形,并求ABC的周长。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应该认真分析题意,因为题目中没有告诉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因此,应该进行分类讨论。

再比如说:请同学们确定y=x2-2x-3与函数y=-x2+2x+3的顶点,对称轴方程及与x轴的交点坐标。应该解决这题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思考1:在上述题中,两个函数的a、b、c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2: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相比较,你发现这两个函数的顶点、对称轴以及与x轴的交点坐标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函数y=ax2+bx+c与函数y=-ax2-bx-c两个图象的顶点之间关系如何呢?

思考3:如果y=ax2+bx+c的图象与y=k(ax2+bx+c),k≠0的图象中,对称轴发生变化了吗?与x轴的交点坐标呢?

思考4:如果y=ax2+bx+c与x轴的交点正好是函数y=x2-3x-4与x轴的交点,而y=ax2+bx+c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2),你能用最快的速度确定y=ax2+bx+c中的各个系数吗?

思考5:如果知道了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是(-1,0),(4,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2),你又如何确定a、b、c的值呢?

老师慢慢的引导、设置问题,使同学们的知识前后关联,新旧交融。从而让同学们的思路开阔,触类旁通,最终实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这样老师不仅帮助同学们可以学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更能够帮助同学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

综合上述分析,从多方面对同学们设置疑问,使同学们感到有新意,达到意想不到的教授学习成效。设置疑问还要注意一针见血,困难容易的程度要适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东升.改善课堂情绪四法[J].教育科学论坛,2007,第2期.

[2] 陈柏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究潜能[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2.

[3] 林宗德.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J].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11-12.

上一篇:浅析初中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下一篇:青年教师的评价指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