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时间:2022-09-26 05:18:07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其方法主要是: 一、挖掘教材,精心备课,适当导入。二、巧设悬念,激起探究,促进理解。三、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灵活运用。总之,学习外语,我们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以达成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目标 文化意识 文化背景知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内涵 中外文化的蕴涵和差异 教学情景

引言

美国语言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一个缺乏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人,是很难在这一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语言学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指的是所学语言国家的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也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也必须神游一定的文化教育。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还有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外国客人称赞他中国朋友的妻子“Your wife is very pretty.”这位中国人按传统谦逊地答道:“Where ,where.”客人闻言满脸疑惑,犹豫片刻,才小心翼翼地回答:“Well ,everywhere.”这种啼笑皆非的对话全都因为双方仅按字面的意义和各自的思维习惯来理解,而忽略了“言下之意”,即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各有特色。因此,在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仅仅做到语法形式的正确尚不够,还必须兼顾方式和内容的得体性。由此看来,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帮助了解和适应中外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下面我们就着重谈一下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一、挖掘教材,精心备课,适当导入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丰富的教材内容直接体现着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不但要理解,挖掘教材里的文化内容,还要精心备课,组织教学,适当地导入英美国家的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例如:1)在中国,人们见面喜欢用“吃饭了吗”来互相问候,但你若对英美国家人说这话,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次,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钱。”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 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你管得着吗!所以我们要用“ Hello.”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来与他们问好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2)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 “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因而不受欢迎。 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3)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 the Dragon Festival(端午节), Mid―Autumn Day(中秋节),Winter―Coming Day(冬至),the Second of February(二月二),the Seventh of July( 七月七),the Yuanxiao Jie(元宵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Halloween(万圣节前夕), Father’s Day(父亲节), Commonwealth Day(联邦日)等.

4)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 l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人情往来,赠送礼品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社会活动,但各自送礼的行为和言语各有不同,都有着各自认为得体的交际礼仪。在中国人看来,问送的什么礼物,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是很不得体的行为,是没教养的表现。而在英语国家,受礼者不看礼物就表示不很喜欢对方所送的东西,送礼的人就会认为对方不在乎,甚至看不起自己。中国的送礼者往往会说:“一点小意思”,“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受礼者总谦让一番:“你实在太破费了”、“你太客气了”。英语民族的送礼者通常会说:I hope you like it (希望你喜欢)受礼人多会说一些诸如“What a nice …… ! I like it very much.”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中外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别,了解英语民族的礼仪规范。

5)教师在教授如含有plate和chopsticks的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发现并理解这些餐具的差异,还要让学生学会西方餐具的使用方法,这样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闹出笑话。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穿插一些西方人的餐桌礼仪:

Most people order for himself or herself only, the waiter has to take the order from each person.

First, with regard to table talk: you are expected to be equally attentive to each of your neighbors at the table.

Second, soup is drunk from the side of the soupspoon. It is considered bad manners to sip it from the side of the soupspoon.

Third, about smoking: smokers should wait for a formal announcement before lighting up cigars or cigarettes.

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适时,适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渗透文化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巧设悬念,激起探究,促进理解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要巧妙设疑,创设悬念,是学生产生求知问究的心理冲动,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外文化的蕴涵和差异。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 Tings I like 一课时,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一段中外人士用餐的录象,然后引出 “Why do the foreigners eat so little?”这个极其简单但有极富挑战的问题,立刻把学生引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最后,学生在教师更为具体,明确的结实中,不但知道了西方人喜欢汉堡包,三明治,土豆条等外卖食品,而且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所折射出的价值观念。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同时还让学生明白了中西方的饮食习惯的差别: 中国的一日三餐很有规律,早餐大致以粥类、面食为主,中餐一般有荤、有素,搭配得好,晚餐一般比较随意,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般都没有吃夜宵的习惯,南方则因为工作压力的原因养成了吃夜宵的习惯。西方国家和中国一样,也是一日三餐,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提倡早餐要吃得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得少,而美国对早、中两餐则很随意,对晚餐却极为重视,他们的早餐一般是喝橙汁、牛奶(酸奶)或咖啡、茶之类的饲料,吃片面包或点心,有时夹些火腿、鸡蛋,还有时可看见一些美国人早上手上只端着一杯咖啡就匆匆忙忙地上班或上课去了。午餐更是简单,吃一个三明治,喝点饲料,再加一个水果便解决问题了。可有所不同的是,他(她)们的晚餐比较正规、丰盛,有汤、肉食、主菜、蔬菜、点心、水果等,当然,节日聚餐要丰盛的多。在英国,英国的传统早餐是熏猪肉、麦片粥及黄油加面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情况也已大不相同,主食多为烤面包、饼,当然咖啡和主菜也必不可少。上班的午食主要靠快餐解决(外国风味的快餐特别多,如pizzashop Chinese taken-away Thai Take-away等)。英国人下午四点左右要吃茶点,因此,就这个喜好,英国的许多学校还专门设茶点间,免费提供咖啡、牛奶、茶等。英国人同美国一样也很重视晚餐,因为这是一家人欢聚的好时光。据统计,英国人平均每周出去吃三次正餐,时间安排在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

又如,为了理解英美文化中有关“楼层”表达方式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Why he can’t find the place?”为主题的故事,以故事形式引出关于 “the first floor” 在美语和英语中的不同意义。

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更形象,深刻的理解语言差异,促进记忆。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灵活运用

真实的教学情景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有些教师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化与语言知识学习的密切关系。导致的后果,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理解不深;二是生搬硬套,不会灵活运用。有很多在我们中国人听来及其普通的日常生活话题,如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old are you?” “Hav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 等,对外国人而言却是“privacy”。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并学会了灵活,准确运用,也许就不会出现“Eat slowly”, “Have you had your meal?”, “You must be tired”, “You are too old”, “No, I am ugly” 等因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完全中国式的英语会话句子。

教师在设计情景时,还应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如,色拉是西方特色菜,所以在教授水果时,我们可以一边教授水果,一边用水果做成水果色拉,这样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子,还了解了西方的饮食习惯。除此以外通过节日渗透文化意识也是个很好的时机。在新年联欢会上,唱“Happy New Year” , 制作贺卡互相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学生听听歌曲 “Silent Night”,体会圣诞的 宁静与祥和,然后让学生许个心愿,互赠礼物。唱一个 “Jingle Bells” 来表达快乐的心情。今年的五年级课本上有Halloween一课,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讲一下背景:10月31日,在西方的传说中是去世的人要回家的日子,那天各家各户都在门口放置南瓜灯来给鬼魂引路,孩子们则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挨家挨户敲门乞讨,对主人说:“Trick or treat or something to eat?” 意为 “款待还是恶作剧”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糖果送给孩子们。因此在Halloween孩子们是最快乐的。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们对Halloween这一课已经很感兴趣了,因此教学效果也就更好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外语,我们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渗透有关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以达成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华. 浅译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山西: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吴少华.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敬语教学方法初探[J].外语教学

[4]谢邦秀.多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2002.2

[5]韩红.全球化语境下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J].外语学刊,2002.1

[6]彭伟强.欧美发达国家的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2.1

[7]《对外语教学“一条龙”的改革思考》 专家谈访摘录《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2002.1

[8]肖建安.《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探讨》英语能力整合式培养的多维互动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上一篇:浅谈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冲突 下一篇:配偶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