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时间:2022-09-26 04:32:18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提要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其成因复杂,主要包括金融创新过度、监管失责、金融资产泡沫和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等。然而,金融危机在带给我国严重影响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我国要充分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创建有效的监管模式,以促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和谐发展,应对金融危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影响;机遇;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美国金融危机自爆发以来,迅速蔓延,波及世界各国,不仅波及欧洲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波及到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其恶劣影响不仅直接危害到各国的虚拟经济,也逐渐在各国的实体经济中显现出来。美国金融危机为我国敲响了警钟,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过度的金融创新、金融杠杆泛化催生资产泡沫。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增强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和增强金融作用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使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诱发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资产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

银行为分散风险将次级房贷这种高风险的资产以证券化方式投入资本市场,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无法了解其所购买金融资产的质量和风险,而评级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对与次贷有关的金融债券做出过高的评级,诱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投资银行在高金融杠杆带来巨额收益的驱动下,围绕房贷衍生出大量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如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债务抵押凭证(CDO)、信用违约掉期(CDS)等。仅CDS一种衍生品所涉及担保的金额在2008年3月就达到62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大大超过同期全球所有国家60万亿美元的GDP总和,资产泡沫化的风险显露无遗。

(二)美国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缺失。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恢复了混业经营,但是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没有进行调整,造成了监管的错位与滞后。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步伐所导致的监管缺失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美国现有监管体系机构众多,权力过于分散,监管职能相互重叠,表面上看起来每一业务领域都有专职监管机构负责监管,但在现今金融业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多种业务交叉,金融创新业务往往同时涉及银行信贷、证券、保险、投资银行等多个业务领域,单一领域的监管往往使交叉领域出现监管真空,特别是对于涉及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监管和协调,导致监管缺失和效率低下。如,目前美国有多个部门负责银行业的监管,而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却处于监管真空区。

(三)美国独有的“债务经济”运行模式,弱化了实体经济,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用美元现金买回其他国家的产品和资源,卖出产品及资源得到美元的其他国家再用得到的美元购买美国的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美元现金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又通过资本项目流回美国。在美元资金的循环中,美国一方面消费了别国的资源、商品、劳务;另一方面又在境外留下了越来越多的美元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

通过资本项目不断回流的美元刺激了美国境内以房地产、股票、债券及其他可以反复炒作的金融资产为代表的“虚拟资本”的不断膨胀,刺激了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却造成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美国以制造业为代表依托于实实在在物质生产与服务产业的实体经济只将高端、高价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将低端低价环节转移至国外。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脱节是十分危险的,虚拟经济越庞大越强,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就越弱,在经历危机后恢复经济实力也越困难。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以美元为核心的信用本位制,美元具有了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的双重身份,其供给取决于美国本国的经济政策,因而缺乏必要的国际约束和协调机制。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经济由于美元的超量对外供给,金融资产膨胀、实体经济海外转移而日渐空虚和脆弱,造成经济的严重失衡。

与之相对,东亚等贸易国家普遍维持本币低估的出口导向战略,内需低迷,低消费、高储蓄,造成贸易持续顺差、美元作为储备资产持续扩大的局面,面临着对美国市场过度依赖、本币升值压力和美元资产损失等失衡风险。

二、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的“危”与“机”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1、外贸出口受挫。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冲击已经显现。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纺织品、鞋袜、底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产品的对美出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减少,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

2、资产价值受损。波及到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欧洲、东亚资本市场的动荡,而这种动荡也波及到中国A股市场,使股指大幅下降,投资者资产价值缩水;另外,由于美元贬值,中国投资于美国国债市场的5,000多亿美元资产也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失业增加,毕业生就业困难。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而中小企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是布局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破产倒闭导致劳动力市场中大量低端劳动者失业,以农民工为主,但也有部分城镇职工。同时,我国2009年还有1,1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

(二)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经济的机遇

1、平衡物资储备与外汇储备的机遇。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客观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能源。而能源困境的解决不仅需要节约能耗,更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生产必备物资。金融危机时期,如果我国政府能够在矿产、能源价格较低时加大进口数量,则在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平衡了我国的物资储备和外汇储备,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深化国内价格体制改革的机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卓越的成绩,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均已实现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然而,还有一些重要商品如能源,其价格还未改革到位,不能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为我国的价格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机遇。金融危机将使我国那些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产业遭到淘汰,而使那些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金融危机将促使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的战略转型,不断寻求新的报酬递增的源泉,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化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

三、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银行业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尽管我国银行业中的数个大银行历经不良资产剥离、股改、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其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已经有了质的改变和量的提升,然而其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知名应行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国际金融动荡局面和国内经济调整因素,中国银行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一定要认真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提升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力,在各项业务中合规、审慎运作,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有序地推进金融创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与美国截然不同,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度,而中国则是金融创新不足。目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金融创新层次较低、金融产品单一,金融体系运作效率较低。中国不能因为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而变得谨小慎微,裹足不前,而停止金融创新的步伐。创新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只要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并且逐步跟上监管水平,创新就是可行的,就是必需的。

(三)构造金融业有效的综合经营监管模式。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金融发展水平,我国应构造一个更为有效全方位的综合经营监管模式,以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目标模式应该是:按照功能性金融监管的思路,通过立法设立一个覆盖所有金融业务的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各类型金融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切实保护金融领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监管机构要能够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通盘考虑和制定金融法律法规,协调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监测和评估金融部门的整体风险。在这一监管机构内部,应该设立综合监管部、银行监管部、证券监管部、保险监管部、信托监管部等多个专业化部门,对于类似金融控股公司性质的综合性金融业务可以由综合监管部负责监管,其他按照金融业务来确定监管部门进行监管。

(四)进一步强化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在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造中争取主动权。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是形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现有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是挽救金融危机、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我国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发展水平,在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构中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一方面要渐进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国际化进程,有效借鉴他国货币国际化的路径与方式,审慎探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案,走一条渐进有序却坚定的货币国际化之路;另一方面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缩小与金融强国之间的差距,获得与他们平等的地位和发言权。(1)通过放开存款利率完成市场化导向的利率体制改革;(2)放松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开设社区银行、农村银行;(3)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制度,加强银行的风险自控意愿和能力;(4)变股票发行的审批制度为注册备案制度,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5)建设金融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长期市场信用基础,以形成良好的长期投资环境。

(五)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需协调发展。首先,由于虚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实体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因此我国应夯实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要着眼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重点产业振兴,选择新技术产业、高增长产业、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为对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规范上市公司的产生机制,并对现有业绩较差的公司进行以资产重组等为内容的产权运作,以便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其次,促进虚拟经济自身的发展。要积极探索虚拟资本的新形式以及虚拟资本交易的新技术,把开发具有避险功能的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虚拟经济创新的重点,增加金融品种,提高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成因复杂、影响及其严重,不仅使欧美各国陷入经济衰退,也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但同时也为我国价格体系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机遇。我国要充分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强化金融业的风险意识、积极有序地进行金融创新、创建有效的综合监管模式、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以平稳渡过危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天狮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时联,刘骏民,张云.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思考与对策[N].国际金融报,2008.10.31.

[2]潘英丽.中国的借鉴:加快金融体制变革强化服务实体经济[N].国际金融报,2008.11.17.

[3]任碧云.论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的监管模式选择[J].现代财经,2007.7.

上一篇: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