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完全学分制

时间:2022-09-26 04:30:12

浅谈高校完全学分制

【摘要】完全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正在全国高校陆续推行,其灵活性、选择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让各高校青睐,同时也深受学生、家长、社会的欢迎。实行完全学分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育发展的一种挑战,对高校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从高校完全学分制推行的必然性,分析完全学分制对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发展的作用及意义;其次,结合完全学分制的主要特征,分析完全学分制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完全学分制)

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越来越来,高校生源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为了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要求课程规划的活动性,而完全学分制正是适应目前形势最好的一种模式。"完全学分制"是相对于过去的"学年学时制"和"学年学分制"而言的,具体讲就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的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学生以修满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一 高校推行完全学分制的必然性

完全学分制是目前高校中最潮流的一种教育管理改革模式,其充分体现了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课程上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发展,个性化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因而是各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步迈向国际化,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对课程的设置和自身发展的培养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因才施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根据课程多样化的选择,对跨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机会,从而进一步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学生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高校大众化教育发展的必然

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全国的大学生入学率在部分城市已经普及,大部分城市超过50%,教育客体的差异性在扩招中体现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不能简单照搬过去,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特点,完全学分制提供了这种需求,其灵活、开放、竞争的选课机制及培养机制更好的满足这一需求。

3.学生对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大学生进入"90后"时代,大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期许很高,同时对其发展和培养也注入许多精力,这使得很多大学生个性化十足。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到教学管理考核模式等等,学生的需求、家长的目标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宽松而又自由的学习模式,完全学分制的自由性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4.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

大学进入大众化教育后,学风、教风都收到了很大的冲击,从管理上讲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对没兴趣的课程,采取了消极态度,而教师对课程的教学也疲于奔命,从学生身上找不到动力,也开始疲惫。这种形势下,完全学分制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同时也让学生有充分自主选择权,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以及教师授课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营造了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

二 完全学分制的特征

完全学分制是学年学分制、学年学时制发展的产物,其在学生选课、专业培养、学生考评等方面做出重要的变化,其主要特征如下:

1.专业和课程选择的自主性

目前各高校都给予了学生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不过在人数和硬性要求上加以限制,这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损害。完全学分制给予了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根据个人课程的选择来确定其主修专业,同时在选课上,对课程和老师的选择,学生拥有自,有利于培养多样性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机制因人而异

学生在校期间具体是3年制还是5年制,由学生本人选择,根据课程的选配来确定何时毕业,不同的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的情况,确定是提前毕业或延长毕业,这种弹性学制对于尊重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性,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

3.考核体系注重质量

在学生学习课程考核体系上,从整体上采用国际通行的GPA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质量、努力程度的考量;其次,课程上鼓励学生免修、免听,让一批优秀的同学,避免了学习的重复。

完全学分制的特征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强化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时引入教学的竞争,对高校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促进作用。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存在盲目性,缺乏有效的指导;在知识层面上由于采用选课机会,会存在衔接上的困难。目前,各高校在完全学分制的探索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首先,学生目标管理意识缺乏。各高校从原先的学年学分制或学时学分制过度到完全学分制下,对于这种变化,学生一开始会无法适从,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导致学生选课盲目,目标不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

其次,选教学监控体系受到冲击。选课自主后,每个同学的课表会有差异,上课的地方、时间、任课老师各有不同,导致课堂教学监控存在很大困难,无法确保学生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出勤情况,对于学生政工干部来讲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作为大学管理者,建议加强和任课教师的沟通,建立教师授课的严格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教育的评价体系完善。

再者,班级观念逐步淡化,思想政治工作抓手缺失。班级作为大学的行政单位,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选课机制的进行使得班级聚集的机会大大减少,这容易造成学生学业一边倒,政治全不知的情形,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对于辅导员,寝室建设成为关键环节,重点建设以寝室为单位的管理体系,指导寝室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寝【摘要】完全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正在全国高校陆续推行,其灵活性、选择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让各高校青睐,同时也深受学生、家长、社会的欢迎。实行完全学分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育发展的一种挑战,对高校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从高校完全学分制推行的必然性,分析完全学分制对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发展的作用及意义;其次,结合完全学分制的主要特征,分析完全学分制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完全学分制)

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越来越来,高校生源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为了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要求课程规划的活动性,而完全学分制正是适应目前形势最好的一种模式。"完全学分制"是相对于过去的"学年学时制"和"学年学分制"而言的,具体讲就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的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学生以修满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一 高校推行完全学分制的必然性

完全学分制是目前高校中最潮流的一种教育管理改革模式,其充分体现了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课程上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发展,个性化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因而是各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步迈向国际化,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对课程的设置和自身发展的培养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因才施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根据课程多样化的选择,对跨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机会,从而进一步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学生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高校大众化教育发展的必然

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全国的大学生入学率在部分城市已经普及,大部分城市超过50%,教育客体的差异性在扩招中体现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不能简单照搬过去,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特点,完全学分制提供了这种需求,其灵活、开放、竞争的选课机制及培养机制更好的满足这一需求。

3.学生对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大学生进入"90后"时代,大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期许很高,同时对其发展和培养也注入许多精力,这使得很多大学生个性化十足。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到教学管理考核模式等等,学生的需求、家长的目标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宽松而又自由的学习模式,完全学分制的自由性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4.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

大学进入大众化教育后,学风、教风都收到了很大的冲击,从管理上讲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对没兴趣的课程,采取了消极态度,而教师对课程的教学也疲于奔命,从学生身上找不到动力,也开始疲惫。这种形势下,完全学分制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同时也让学生有充分自主选择权,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以及教师授课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营造了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

二 完全学分制的特征

完全学分制是学年学分制、学年学时制发展的产物,其在学生选课、专业培养、学生考评等方面做出重要的变化,其主要特征如下:

1.专业和课程选择的自主性

目前各高校都给予了学生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不过在人数和硬性要求上加以限制,这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损害。完全学分制给予了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根据个人课程的选择来确定其主修专业,同时在选课上,对课程和老师的选择,学生拥有自,有利于培养多样性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机制因人而异

学生在校期间具体是3年制还是5年制,由学生本人选择,根据课程的选配来确定何时毕业,不同的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的情况,确定是提前毕业或延长毕业,这种弹性学制对于尊重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性,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

3.考核体系注重质量

在学生学习课程考核体系上,从整体上采用国际通行的GPA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质量、努力程度的考量;其次,课程上鼓励学生免修、免听,让一批优秀的同学,避免了学习的重复。

完全学分制的特征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强化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时引入教学的竞争,对高校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促进作用。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存在盲目性,缺乏有效的指导;在知识层面上由于采用选课机会,会存在衔接上的困难。目前,各高校在完全学分制的探索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首先,学生目标管理意识缺乏。各高校从原先的学年学分制或学时学分制过度到完全学分制下,对于这种变化,学生一开始会无法适从,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导致学生选课盲目,目标不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

其次,选教学监控体系受到冲击。选课自主后,每个同学的课表会有差异,上课的地方、时间、任课老师各有不同,导致课堂教学监控存在很大困难,无法确保学生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出勤情况,对于学生政工干部来讲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作为大学管理者,建议加强和任课教师的沟通,建立教师授课的严格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教育的评价体系完善。

再者,班级观念逐步淡化,思想政治工作抓手缺失。班级作为大学的行政单位,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选课机制的进行使得班级聚集的机会大大减少,这容易造成学生学业一边倒,政治全不知的情形,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对于辅导员,寝室建设成为关键环节,重点建设以寝室为单位的管理体系,指导寝室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寝室评比体系,建立宿舍辅导员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营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蔡映辉.国外及香港地区高校学分制的概况与启示[ J] . 中国大学教学, 200 2( 7— 8) : 55— 56.

[2]李 彬.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 J] .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 1( 1) : 78— 81.

[3]纪康国,王连福. 浅析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 J]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6) : 89— 90.

[4]李徐东,徐克敏, 刘立超. 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J]. 石油教育, 2010( 4) : 37— 39 .

[5]韩继红,王成方, 陈海忠.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 : 69 70 .

上一篇:浅谈课堂教学的“六化” 下一篇:校本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