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课堂自学效率之我见

时间:2022-09-26 04:04:26

提高学生语文课堂自学效率之我见

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激增的时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时代教育的强烈要求,培养自学能力也是中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

一、教给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

自学能力是指通过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自觉地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现代科技发达,知识更新快,课堂传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走上社会还须说话、读书、作文。所以老师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他,而且首先要把学习方法教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得益一时,而且终身受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掌握由已知到未知。”教师要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与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在备课时,应深入钻研教材,细心品味并发掘出教材中美的因素来。譬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我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虞美人》,营造意境。《虞美人》词学生大多不了解,《虞美人》歌曲对现在的多数学生来说,也不熟悉,所以学生对此歌曲感觉比较新鲜,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在强烈情感共鸣中,我动情地范读课文。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诗词,让学生如临其境,轻松掌握了所学内容。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这就需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其学习兴趣。语文课中小说、戏剧比较好上,其原因在于小说、戏剧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说明文就不同了,不管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文都比较枯燥。如何引导他们乐意去学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来巧设情境了。要尝试用形式多样的导入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如在教学《我心归去》一文时,上课前我先请同学们听一曲小提琴独奏,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音乐渐起伴随音乐开始导入:著名曲作家马思聪先生虽身处美国却魂牵梦萦着祖国思乡是一曲永恒的歌,从古至今多少人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名作,大家是否可以回忆起来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句来呢?思念故乡、怀念亲人,这种情感古今如一,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这种思念更是刻骨铭心,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作家韩少功的作品《我心归去》,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他身在异乡时的切身之感。这样的导入扣人心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教学方式多样化。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教学内容,把握好重难点,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注重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精炼,富有启发性和特色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描述形容,激发学生去想象。

三、启发思维,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保证

要启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善于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问题不难也不易,就象树上的果子,必须跳起来才能摘到手,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通过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手段。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认为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有效的课堂提问不能只面向少数优生,而要照顾优生又要照顾中下生,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2.提问的时机要恰当。教师提问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课堂情况,寻找到最佳发问时机,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此,学生会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去思考,求知欲更强,效果更佳。3.提问要有层次性。

四、严格训练是主要手段

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听出来的,它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真正获得。教师讲授毕竟是从外部传递信息,而学生接受的效果如何,都必须通过主观能动性,经过思维、消化,再进一步练习,所学的知识才能巩固,才能转化为能力。教学大纲提出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的严格训练提供了前提。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二篇基本阅读课和扩展阅读课,教师应该通过基本阅读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这一单元的方法,扩展阅读课时教师只要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独立阅读课文。经过初中三年严格训练,学生自学能力一定大大加强,即使毕业走上社会,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目前,这方面的严格要求还令人感到忧虑。笔者不久前去听了一位老师上的扩展阅读课。那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老师也设计了一些问题,但却没有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而是老师把设计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答出来,结果一节语文课只讲了一半问题,剩下的一半问题,没时间完成。问及平时上扩展阅读课所需时间,答曰:“二至三课时不等”。如此看来,还有些老师根本就不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能否养成自学能力,主要责任在教师身上。教师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能力才不会流于空谈。

上一篇:《铸件形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浅议“1”在三角函数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