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审美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技术美

时间:2022-09-26 02:07:48

大审美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技术美

摘要:

在人们对技术制作惊叹的同时,也会产生愉悦并体验美感。科技美有三方面表现:科技现象美、技术产品美、人类生存环境的科技美等。技术美的实质是功能美,即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的有机统一。技术美的审美体验有两方面,一是超越生理,实现精神满足;二是超越实用功能,注重形式之美。在大审美经济时代,审美(体验)的要求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生活中追求一种愉快的体验,这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关键词:技术美;功能美;大审美经济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

技术为什么是美的?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技术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技术既然与艺术有密切关系,它自然是美的。不论古代的技术还是近代的技术,都曾以其智慧的构思,以其对自然规律的巧妙应用以及实现人的目的的完善效应而为人所赞赏和玩味。在人们对这些技术制作惊叹的同时,也会产生愉悦并体验美感。

一、技术美的概念和表现

技术美指人们按照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利用工业技术手段设计和生产产品,或利用技术产品寻找自然现象的规律。与艺术美相比,技术美比较偏重于功能美,讲究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科技美有以下三方面表现:

(一)科技现象美

美学家朱光潜指出:“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了。”从欣赏的角度看人类利用技术发现的自然美让人惊叹。电子显微镜下水分子结晶是美的,原子显微镜使人类看到爱尔兰海藻的精致之美,炽热的碳纳米管形成美丽的橙色球体;分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的多彩光谱是美的;遥感微波和高光谱成像获得多姿多彩的地球全息图像是美的;20世纪最伟大的天文仪器之一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银河系全景图是美的;科学技术向人们展示了不断发展的科学实验所揭示的自然美,让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出神入化之美所赞叹。这是无言的大美,是摄魂震魄的大美。

(二)技术产品美

技术与人类相伴而生,人类在物质生产和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客体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的审美形态,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技产品美。

各种科技技术产品大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促进了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的出现。内燃机和柴油机诞生,成为汽车、飞机发明的基础,汽车、火车、飞机的大规模生产使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它们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洗衣机、空调、冰箱、电视机等电器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电话、有线、无线电报等的发明丰富了人们传播消息的渠道,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电台、电视及电影等大众传媒的普及既娱乐了大众,同样是传播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较大幅度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航天器的发明让世界变小了,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带领人们向宇宙迈进,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卫星视频)

(三)人类生存环境的科技美

进入20 世纪,受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技术美学不再局限于工业产品的设计,而把视野扩展到整个生活世界。由对工业产品的设计到对人的活动的设计、对生存环境的设计,这是一次技术美学的质的飞跃。

同时,我们的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正如有位中国艺术家说的,“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味道”,非常有道理。比如从远郊驱车进入纽约或者北京,你会非常明显地看到“城市森林”的壮阔画面;通过从北京目前最高的国贸三期顶层或者上海东方明珠塔俯瞰城市,你会非常明显看到“城市地图”的波澜景致。

二、技术美的实质

技术美的的目标是使工业产品和人的整个生存环境符合技术美的要求。而技术美的实质,就是功能美,即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的有机统一。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有句名言: 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能方面的目的, 它就同时是善的也是美的。

功能美是功能整体所体现出来的美, 这是设计者对材料、结构、形式等占有所创造出来的和谐化的结果, 是这些综合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和产品上的具体表现。为了正确把握技术的功能美,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适应人的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

适应人的物质需求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适应人的精神需求的是产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如建筑的基本使用价值是供人们居住,但在不同的地方建筑也有其不同的特色,如安徽的徽派建筑。徽式民居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特征和地域美。在这里,中原的四合院形式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的多进院落式,中间有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满足了人们物质需求的徽派民居构思精巧、造型别致、结实美观。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加上色彩斑驳的青石门窗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二)产品功能与外观形式的统一

对产品功能美的追求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两种片面性的否定,一种是只求功能,不问形式;如1915年茅台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因为包装一般,据说开始时无人问津,参展酒商一气之下把酒砸了,结果酒香四溢,引得人们纷纷品尝,最终获得博览会金奖,从此闻名中外。一种是把产品的审美价值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形式;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买椟还珠故事。这两种片面性都是对实用功能和审美的割裂。技术美应该把实用功能与审美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手机、电脑,它们的外观(造型、色泽、质感)等的美,都是它们功能的体现。回顾手机的发展过程就像是看着一辆法拉利跑车在加速前冲。不仅是重量从最初诞生时的750克左右(一斤半)变成了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如索尼爱立信3G手机T707),我们的手机屏幕也从黑白渐渐变成了彩色,彩屏手机从最早期的256色开始,一路上已经经历了4096色和64K色两个阶段,近几年开始进入了26万色为主流的时代。手机的外壳也有塑料、金属、炫丽烤漆等材质的发展。随着这些外观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逐步增加,如MP3、数码相机、智能操作系统、3G网络等等,手机外观的形式美提高了产品的功能美。

(三)技术美的审美体验

产品的技术美(功能美)给人的美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美感?前面讲过,美感的愉悦主要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也可以包含某些生理。美感的这种性质是否适合技术美(功能美)?我们从两点来说。

1、超越生理,实现精神满足

前面说,产品的功能不仅包括满足物质需求的实用功能,而且包括满足精神需求的审美功能、文化功能,在当代社会中,越是高档的产品,它的审美功能、文化功能所占的比重越大。这时技术美的审美体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如自豪感、满足感和荣誉感等。如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所建建筑鸟巢和水立方,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举办体育赛事的场所,鸟巢是奥运会主体育场,承担田径、足球比赛等项目;水立方是奥运会游泳中心,赛后是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然而它们被设计的这么精致美观,因为它们需要给人带来美感的享受,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体育馆形态如同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编织的可容纳10万人的温馨鸟巢,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直到现在它们都还是北京的代表性建筑之一,这就是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审美的荣耀感。

2、超越实用功能,注重形式之美

第二,产品的功能必然要体现为形式美,越是高档的产品,它的形式美要求也越高。产品的形式美,尽管是产品功能的体现,但它给人的愉悦,是美感的愉悦,即无功利的美感的愉悦,而不是生理。如我国设计师贝津铭设计修建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每块玻璃都由4对十字型爪件角部支撑。这种将建筑设计、科学采光融入艺术的大方宏伟的美学外形受到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同时,金字塔内以尽量多的自然采光代替电灯,一方面节省紧缺的能源,另一方面符合当代人们对自然感觉的追求,更适合人们的审美品位,整个金字塔给人带来一种极高的美的感受。

因而,技术美(功能美)给人的愉悦是一种复合体,包括生理、美感和某种精神(荣耀感)。越是高档的产品,美感的比重越大,它的形式美的要求也较高。

三、技术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前面讲到,随着技术美的发展,审美设计从工业产品扩展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大审美经济时代,其具体可描绘为技术美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我们分别了解下这两个概念:

(一)大审美经济时代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经济出现一个重大变化,即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生活水平低下的时候,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钱。可是在生活比较富裕后,快乐并不正比例地取决于是否有钱。因此,不能把效用、而要把快乐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诺奖获得者卡尼曼区分出两种效用:一种是主流经济学定义的效用,另一种是反映快乐和幸福的效用,他认为后者是比较重要的,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

目前很多商业广告都是以对一种生活格调和品味的追求为主题,似乎只要你拥有了该种商品,就拥有了广告赋予你的享受生活的方式。千万不可小视这种商品的“附加值”,因为消费者在购买一种商品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冲着这种被设计出来的格调而来的,或者说,人们在购买商品实物时,也同时“购买”了被灌注入其中的生活格调。比如咖啡馆通常给人一种小资的生活格调。再如一件名牌衣服的价格是普通衣服价格的几倍,但人们仍会购买,这就是因为我们不是着眼于它的使用价值,而是着眼于它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

在这个大审美经济时代,这样一个体验经济的时代,审美(体验)的要求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生活中追求一种愉快的体验,这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自觉的审美的追求。其本质上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一座房屋当它包含有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时,它就不仅具有遮风雨、御寒冷的实用的功能,还具有一种精神的氛围,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一杯饮料,本来是为满足身体的需求,可是当你和你的朋友在巴黎塞纳河边的咖啡馆一边喝咖啡,一边讨论刚刚在博物馆看的印象派绘画的印象时,那就是一种精神享受了。审美化的体验体验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构成了审美化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

技术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在享受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人类历史上,确有这样的阶段,人们为了物质的东西而丢掉精神的追求,为了实利而丢掉审美。但从长远看,随着物质生活的高度发展、繁荣和富裕,精神的享受、审美的追求在人类生活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我们正迎来一个大审美经济时代,也就是一个“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代,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位丹.产品设计的科技美与生活美.理论科学.2010年1月.

[2]李艳红.大众时代的技术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 1 月.

[3]陈昊.基于产品设计技术美中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体现研究.艺术与设计.2006年5月.

[4]冯蓓蓓,王冠雅.论数字化时代技术美的意义.大众文艺.2005年7月.

[5]马哲,姜丽.浅谈建筑中的技术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2月.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上一篇:积极心理资本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团体干预... 下一篇:安徽省旅游资源的整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