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6 12:57:29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 要] 我国体育经济起步晚、发展快,体育经济的领域在拓宽、规模在扩大。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调查法分析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体育经济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和加强体育经济的研究,不仅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1.体育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居民消费能力有限,买方市场和通货紧缩特征明显。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从90年代以来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却非常快,体育潜力不断提高。

2.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这个框架就是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形成了一个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

3.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1.体育消费意识相对滞后。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目前,除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以外,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的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以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不少年轻人情愿把钱花在卡拉OK娱乐场所或网吧上网聊天方面却不愿花钱参加体育锻炼。

2.传统体制的制约。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

3.体育消费有效需求不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而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比美国低24个百分点,比印度低1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表明,在我国单位劳动成果中,可供消费的部分较少,用在体育消费的部分就更少了。

4.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毒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

2.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3.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4.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培养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韩 京:关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生产力研究,2007(09).105~106

[2]任慧莹: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06),247

[3]高阿平: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分析.商场现代化,2005 (1 0),135~136

上一篇:重庆市发展摄影旅游的RMP分析 下一篇:房地产市场主体信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