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在贸易中的状况分析

时间:2022-09-26 10:50:06

汽车产品在贸易中的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2-139-02

摘 要 随着中国进入WTO,汽车贸易的前景看好,但同时中国的汽车贸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很多贸易问题也显露出来。文章针对贸易中产品现状,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加快企业改革,加强自主研发,借鉴别国经验等对策。

关键词 汽车贸易现状 发展趋势 问题 对策

一、我国汽车贸易的现状

1.我国汽车产业贸易总额

2003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44.4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97.3亿美元,出口额为47.1亿美元。到了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出口总额上升到163.3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3.1%。2006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至488.03亿美元,出口额总计281.43亿美元。2007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668.7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408.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31%。

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我国入世后,中国的汽车贸易取得明显的成绩,尤其是《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后,中国汽车产业日渐规范,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机遇。以上海为例,1994-2003年的10年内,上海的汽车零售量由3.45万辆增加到7.84万辆,10年平均递增速度为9.5%,其中前5年呈波动式增长,年均递增10.3%;后5年增长提速,年均递增12.1%;尤其2000年以后,汽车零售量急剧增加,年均递增速度高达17.7%。

二、中国汽车贸易的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人均汽车保有量(1辆/126人)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仅为其平均水平的1/50。由此可见,汽车贸易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1.市场总量将有较大增长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时,汽车消费处于起飞的前期。我国2001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我国个人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增加到534万辆,年均增速为23.2%,1998年以来,50%以上的汽车为个人购买。由此可见,由私人购车带来的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不久将到来。

2.经销商的利润来源将逐步由整车销售为主转向以汽车的增值服务为主

在发达国家,整车生产厂家利润率一般不超过5%,销售利润率不超过3%,但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修理等延伸服务的利润一般在10%左右,并且较为长期和稳定。

3.生产厂家将以品牌为纽带,构建各自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

种种迹象表明,各强势品牌生产厂家正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以品牌为纽带的连锁专卖店。可以预见,品牌专卖、单层次销售方式,以及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等流通方式将逐步成为市场主导。

4.未来的市场竞争既是品牌的竞争,又是服务质量的竞争

汽车作为高档消费品,消费者不仅购买了车辆和品牌,还购买了汽车制造厂商的服务和服务体系,因此,服务质量的竞争将具有与品牌同等重要的地位,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点。入世之后,真正能够拥有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将是既拥有品牌优势,又能保证服务质量的生产厂家。不具品牌优势的国内厂家与国际汽车公司竞争的焦点将集中于服务质量的竞争。

5.以上海为例,上海汽车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将来上海汽车销售的趋势是以大型经销集团或资深商经营优势品牌的4s店,以大型经销集团开设大卖场以及中小品牌、弱势品牌进驻的大卖场,外加现代多功能巨型汽车综合营销市场三大主要销售模式。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重新洗牌,有些品牌会成长壮大,有些品牌则会消逝淘汰,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一些尚未成熟的小品牌和正处消逝过程中的弱小品牌没有实力发展4s店营销网络,他们将集中于大卖场中销售。未来的大卖场既吸收了汽车交易市场货比三家、价格低的优势,又吸收了4s品牌店的管理理念,适合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方便于普通消费者的购买。4s店经营优势品牌,大卖场按其目标定位可以是经销集团经营的多个品牌;也可以是位于汽车城内的卖场形式,以服务带动销售,经营多种弱势或二线品牌,但同样带给消费者专业化、深入化、规范化的购车服务。

三、我国汽车贸易存在的问题

1.出口贸易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中国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人均GDP水平相差很大,所以,需求偏好相差甚远,而且国内企业在技术和成本上生产不出适合国外市场的产品。在很多汽车消费大国,随着对汽车需求偏好的增加,汽车消费者不再只追求低价格,对汽车装备,装饰的豪华程度,舒适度,方便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中国生产的轿车的装备程度和电子化水平还很低,劳动生产率也不高,使得中国生产符合国际化市场需求标准汽车的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成本。国产汽车的成本,质量和品种没有优势,使得汽车出口贸易没有国际竞争力。

2.中国的汽车工业规模分散,多头合资的现象严重

中国有120多家整车厂,占世界630多家车厂的20%,但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0.02%。而且,中国的汽车出口几乎是同门操戈,仅哈萨克斯坦一个国家而言,我国就有18家企业向其出口客车。在本土轿车出口之初,仅马来西亚一个市场就有四、五家中国厂家同时挤入。在国际市场中,中国的企业间缺乏协作,其后果就象日用品出口一样,往往会受到进口国的抵制,严重的还会受到反倾销的。

3.中国的汽车业发展不均衡,尤其是汽车服务发展滞后

不少的中国汽车企业只管卖车,不管售后服务,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市场战略,也是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不受青睐的缘故之一。这个问题,日本的汽车业就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进入了美国市场,但由于进入市场过急,相应的售后服务跟不上,最后被迫退了出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丰田在解决了售后问题之后,才重新打开了美国市场。而中国的服务业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否冲破服务滞后的重围也是关系在国际汽车市场中胜败的关键因素。

四、对中国汽车贸易的对策分析

1.加强自主开发能力,促进民族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工业要努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需要大力加强研发力度,尤其要大幅度提高研发费用的投入比重。政府应该从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给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优惠政策。企业通过引进外国企业集团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入世贸后,技术设备引进的条件改变,应继续加强吸收,消化和创新工作,实行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重新突破,加大对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的投入,并尽快建立汽车工业融资机构支持研究开发,以及在企业兼并重组中集中分散的研制开发费用统一使用。

2.加快国内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

中国加入WTO后,当前的形式已不能实现各个厂家的独立发展。只有企业间的大规模兼并重组才能实现规模经济。要打破部门地区分割,行业壁垒,以资本为联结纽带,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强强联合,同时借鉴国外大型企业的运营模式,运用经济手段,在投资、贷款、进境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对重点企业集团给予扶持。按照企业自身优势的发展要求,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实行专业化协作大生产,逐步建立母公司及成员企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经济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合作,高效运行。

3.洋为中用,加快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指出,汽车贸易的核心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在产品本身的质量成本、售后服务上下功夫。从总体战略上讲,要打持久战,做到服务先行,要了解跨国公司的做法,学习他们的经验,研究他们的国际贸易营销模式。以日本为例,在日本进入东南亚市场与美国和德国竞争时,前期的投入很大,提前好几年就开始建立服务网点,等市场成熟的时候,服务网点也建好了,出口汽车水到渠成。只有取各国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提高汽车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玉倩.中国汽车贸易问题的对策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08(2).

[2]刘彩玲.中国汽车贸易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4).

上一篇:中小型生产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下一篇: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