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判断偏误分析

时间:2022-09-26 07:08:15

审计判断偏误分析

一、我国产生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

1、形成审计偏误的客观因素。

(1)信息不对称。

审计人员审计的过程,实质上是证实被审单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公允与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经营者经所有者授权营所有者资产,经营者通过完成所有者指定的活动而获得应得的报酬,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业绩的判断和资金运作的决策主要取决于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见经营者的利益是与被审单位的盈利情况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经营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在会计信息上占有绝对优势,控制着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和披露上的主动权,为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会带有明显的自身利益导向性,如:利用会计政策等操纵利润甚至虚构利润。显然,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会计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者,证实经营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审计人员总希望能够获取被审单位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以此证实被审单位的信息状况,为所有者提供可靠信息。然而,受时间与成本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获取完全的会计信息,受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审计人员只能依赖于审计判断,信息越不对称,审计判断产生偏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2)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导致不确定的经济业务的产生,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业务也会逐渐增加。目前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业务主要有:①坏账;②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③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④无形资产的收益期;⑤或有损失,如:未决诉讼、担保损失等;⑥收入确认中的估计;⑦投资跌价或价值准备。这些业务往往是不能精确计算,只能利用个人经验进行估计,估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判断的过程,审计人员对会计人员通过估计产生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时,主要是借助会计判断形成的审计判断。此时的审计判断很容易受会计判断偏误的影响,从而产生审计判断偏误。

(3)会计与审计的技术方法的可选择性。

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也增大了审计判断偏误的可能性。我国在经历多次会计制度改革后,具体的会计准则、相关的会计制度都给会计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等,其目的是使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能更加公允披露会计信息,但也同时为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空间。对审计人员而言,判断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性,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和对被审单位资产状况的熟悉程度,因而审计人员个体因素也会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产生。同样,在审计实际操作中,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也会引发审计判断偏误,无论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还是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如重要性水平的确认只能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受审计人员具备的会计和审计技术方法的约束,业务素质低的审计人员就比业务素质高的审计人员发生审计判断偏误的概率要大。

2、形成审计判断偏误的主观因素。

(1)在知识上,审计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度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就可能产生审计判断偏误。

(2)在性格上,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的结果完全不同,前两种人往往能对事物进行清醒的认识且不受外界的干扰,一般易得出正确的审计判断。而情绪型的审计人员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容易感情用事,很有可能会因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判断。

(3)在经验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与新手之间会因经验的差异产生不同的审计判断。这里的经验往往是因从事某一领域审计的阅历较深或审计某一业务类型的频率较高,而逐步积累形成的程序性知识。经验能帮助审计人员建立审计任务与相关记忆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一般而言,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产生的判断偏误要比新手的概率低,当然,如果机械照搬经验,漠视新环境下新任务的特征,则“经验”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审计判断偏误产生。

(4)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如果审计人员不努力或不够努力,就很有可能漏掉重要线索而导致审计判断偏误发生,努力与知识程度无关,受需要和激励的影响,并与之成正比关系。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是造成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之一。

二、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对策

1、提高对判断偏误的敏感度。

①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让审计人员通过相关的案例来来了解可能出现的判断偏误、判断偏误性质及其潜在影响。比如通过了解代表性启发法造成的忽视样本量等判断偏误问题,让审计人员懂得从包含几十万个项目的总体中选取几十个项目作为样本,并不足以做出正确判断,从而防止抽样不足问题。②可有意识的收集审计人员不熟悉的信息,克服记忆、知觉的选择性导致的审计判断偏误。如建立组织记忆库,即把针对不同审计事项的相关正确的审计判断编成各种指南、手册,让审计人员进行记忆,最终形成自己的审计判断,以减少因记忆缺失带来的判断偏误。

2、提高审计判断个体素质。

审计人员判断水平离不开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记忆,审计本身是一种靠经验和知识判断的职业,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因此,审计判断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判断水平高低。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关键。当今,我国审计人员素质低下是影响我国审计判断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屡屡出现的注册会计师败诉、受惩戒事件多数源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判断偏误引发的审计判断错误。可见,提高审计判断个体素质已成刻不容缓。具体的方法有:①强化专业知识。②加强有关审计判断培训。③、阅读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审计档案。④参与和观察判断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的判断过程。

3、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同时实施集体进行判断。

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判断正确的前提,审计人员应该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才能客观地做出判断,保证审计质量。所以,独立性是审计判断的灵魂。实行集体判断是打破审计判断主体局限性的较好方式。因为当审计判断是由个人做出时,往往受个人经验的约束,当个人判断转为同他人协商或共同探讨,则能克服个体判断的局限性,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发生。集体判断的形式之一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做出判断。由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一起做出判断则可以弥补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个人做出审计判断时产生的判断偏误。集体判断的另一种形式是复核。当一名审计人员复核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时,可以发现他人出现的判断偏误问题。目前,审计机构采取的三级复核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集体判断的方式。

4、运用判断辅助工具。

运用判断辅助工具能指导证据的收集和鉴定工作,避免常见的判断偏误。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包括两类:简单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和复杂审计判断辅助工具。简单审计判断辅助工具主要包括统计抽样、内部控制调查表、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公式、样本的计算公式、审计手册等。其中,统计抽样是运用样本量确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来实现对审计事项的判断,运用统计抽样能大大减少了个人判断的主观性,是减少判断偏误的最佳手段之一。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主要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简单的审计判断辅助工具,比如统计抽样、内部控制调查表、各种具体的审计指南和手册等。在学会运用简单的审计判断辅助工具的同时还要懂得咨询。不同的审计人员的判断有助于对审计事项全面的认识,也能使错误的审计判断得以修正,因此,向其他审计人员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咨询是避免审计判断偏误的有效途径。关于复杂审计判断辅助工具的运用,国外已成功开发出审计判断专家系统,借助于该系统能大大避免和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发生。笔者认为,我国应积极尝试开发以审计判断专家系统为核心的复杂审计判断辅助工具。

上一篇:我国中文图书在版编目存在问题探析 下一篇: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附条件捐赠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