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风向标和更新见证 卡塞尔的重庆血统

时间:2022-09-26 06:26:16

当代艺术的风向标和更新见证 卡塞尔的重庆血统

越来越多的双年展、三年展投入文化权力的争夺,当代艺术的展览体系越来越庸俗化,结果却是当代艺术批判性的逐渐丧失。

号称世界第一艺术大展的卡塞尔文献展,在中国的第一次亮相选择了四川美术学院,这对于川美或者罗中立本人都是不小的荣光。“移动的档案馆――卡塞尔文献展50年”2006年12月的举办,显示了重庆和川美立志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之都的蓬勃野心。

卡塞尔选择重庆,离不开旅德艺术家张奇开的牵线,他也毕业于川美。主持此次展览的德国国际文化关系学院文化经理伯蒂娜・宾格(Bettina Bingel)说:“我们看好重庆,正如我们看好中国的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家。”

卡塞尔发现重庆

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展于1955年举办,到如今已经举办了11届,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世界三大艺术展览。文献展聚焦当代艺术的最前沿和关注文化中心话题,自创立以来就确立了前卫路线,并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最前沿的集聚点和文化争吵的是非地。文献展被国际当代艺术界喻为首席艺术大展,正因为它自身的开放、无界、超前、多变以及模糊性所造成的可疑而诱人的姿态,才引来那么多的赞赏、批评与责难。

由来自德国的艺术家亲自布置的展览显示了德国人的严谨与条理――按照编年格式布置的展厅井井有条,以至于连前来看展的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也说,“这并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展览,而主要是对记录艺术作品的图片及文字的展览。”

看到诸多作品只能通过图片及视频展示,你不能不表示遗憾,或许是德国人低估了中国人的承受力?还有已经被国内媒体妖魔化的行为艺术,这本来是一个展示真正行为艺术的好时机。

专程从德国携太太光临的卡塞尔副市长托马斯-埃里克容格说:“是的,我们也很想携更多原件艺术作品前来,但问题是,这其中有复杂的版权关系,还有一点,很多作品都具有不可复制与不可还原性。”

旅德艺术家张奇开说:“对于普通人或者缺乏艺术理论知识的人来说,参观卡塞尔文献展50年回顾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看每个展区内张贴的文字说明资料,然后再看其他的图片资料,参观者可以通过图片资料,了解当时那一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历史背景。其实看艺术展览最重要的是自我的感受,而不是要求人人都能领会艺术品的真正内涵。”

很可惜,来自卡塞尔的远客也发现,除了给学生与美术圈带来不小的震动,在市民层面,展览并未带来预期的轰动,开幕式当天一位副市长临时爽约未能出席。你只能说,重庆这个具有天生艺术家气质的城市,其实并不是一个适合当代艺术生长的地方。

与此对照的是,这次展览,所有费用全部是由卡塞尔当地政府买单――“他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卡塞尔,了解德国文化。他们把卡塞尔文献展当做自己最重要的对外文化名片,到世界各国巡展。”

不懂四川话,就不要搞当代艺术

几乎从一开始,卡塞尔文献展就是针对欧洲二战时期和之前的独裁统治,特别是希特勒的德国法西斯独裁意识而举办的,是自由艺术家创作的自由艺术,它给予策展人的自由度比威尼斯双年展更大,而威尼斯双年展曾经是希特勒荣誉出场的地方。艺术家以私人名义参展,起码从展览体制上保证了艺术家个体创作的自由,也让卡塞尔文献展成为当代艺术的风向标和不断更新的见证。

中国大陆第一次参加卡塞尔文献展是1972年上海芭蕾舞剧团演出的舞剧电影《红色娘子军》,真正参展则是1997年冯梦波和2002年杨福东。川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斌说:“上世纪70年代初期,川美师生创作的著名群雕《收租院》,就获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因被所拒未能实现。”

2006年11月27日,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秋季拍卖会上,张晓刚油画作品《天安门》以1804万港元成交。成交额不仅是估价的9倍,更创下张晓刚作品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罗中立、张晓刚,这两个同届、同班、同室的同学兼好友,是川美迄今为止最得意的旗帜性人物。而在北京艺术家扎堆的望京,流传着一句笑话:听不懂四川话的,就不要搞当代艺术。这笑话不仅来自于望京本来就有一批川籍艺术家形成的“川帮”,更因为川籍的艺术家在今天重要的国内外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和有关出版中,无不占有三分之一甚至半壁江山。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毕业于川美。

罗中立这样解释川美学生何以能在当代艺术领域大领:“学院气氛一向自由,学生的创作完成基于自发,虽然其中有竞争比较,但一直能保持一种野生状态与体制外作风。这在权威主义盛行的当代美术教育体制中,不能不说是个异数。”

当国内某艺术家高调宣称,任何当代展览缺少中国艺术家便不成功时,来自德国的策展人却深表疑问。他们很好奇,那些力推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人,是首先发现了中国,继而发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还是相反?

上一篇:从经典改编到军旅题材的百变操手 高希希 电视... 下一篇:当代艺术的商业化胜利 YBA的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