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让生物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2-09-26 04:38:38

趣味实验让生物课堂更精彩

一、巧妙使用趣味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新课的导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和状态等。生物教师巧妙地借助趣味实验导入,能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及强烈的好奇心。

以教学“细胞的作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用“细胞膜的作用”这个趣味实验来导入新课,拿两个大土豆,先把其中一个土豆放在水里煮几分钟,然后分别把两个土豆的顶部和底部各削去一片,在顶部中间各挖一个洞,并在每个洞里放进一些白糖,接着把两个土豆直立地放在盛着水的盘子里。学生们看着教师的忙碌就会疑惑:“老师到底在干什么呢?老师把土豆这样处理后,白糖和水会有什么变化呢?白糖和水的这种变化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当好奇心被成功地激发出来后,学生就能够在质疑、期待与思考中,全神贯注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通过类似“细胞膜的作用”这样的趣味实验来设置悬念、创设情境,使课堂富有趣味性、科学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恰当使用趣味实验,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把趣味实验恰当地融入生物课堂,不但可以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下生物课堂的张力。

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分类依据之一是叶脉的结构。叶脉的结构是多样的,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地要求学生掌握,但如果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几种不同植物的叶脉结构,对其分类知识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叶脉图像”的趣味实验,将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介绍探究叶脉结构的简易方法,这是一千多年前非常古老而实用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叶片的下方。火焰的不完全燃烧,会在叶片表面离析出一层碳颗粒;而后把这些“碳叶”压在纸张之间,由此制造出一张张叶脉拷贝图。当复杂的叶脉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得以有效激发,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趣味实验就是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古代的、现代的乃至前沿的,只要是好的素材都可以服务于教学。它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容量、前沿的发展,无一不紧扣学生的心弦、点亮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究的无穷动力。

三、深入探究趣味实验实质,强化知识理解

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知识仅靠直接经验很难被理解。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探究相关的生物趣味实验,不仅可以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家鸽的骨骼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其较长的骨骼大都是中空的,内部充满空气,这样的骨骼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在空中飞翔。然而,学生往往对鸟骨骼轻到何种程度没有感性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关于“骨骼轻重”的趣味实验有序跟进:选取各纲脊椎动物的代表——鱼、青蛙、蛇、家鸽和家兔的肋骨和脊椎骨各一块,投入到饱和食盐水溶液中。当学生看到只有家鸽的肋骨和脊椎骨浮在液面上,其他动物的骨头都沉入溶液底部时,学生对知识有了直观的理解。

教师应给学生设置一个天然的“渔场”,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具象。因为在这个实践与挫折交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收获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质疑、反思、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梳理趣味实验原理过程,促进学生反思

反思一直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地融入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梳理趣味实验的原理过程,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反思、在实验失败中反思、在讨论中反思、在回顾知识中反思。

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的实验中,学生针对“绿叶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这一探究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如果能够结合底片的显影技术,合理地使用底片,叶片各部分的光照强度就会不同,制造淀粉的量也会不同,染色后蓝色必然有深有浅,叶片就应该能够显影。于是,他们创造性地在叶片上面使用了底片,在叶片的下面放了一张黑纸,并用夹子将两块玻璃上下夹紧,放在阳光下晒3~4小时,而后经漂洗的叶片用碘液染色3~5分钟即用清水冲净碘液,学生如期地在叶片上看到了影像。学生们的机智和独到见解在反思中前行,创造性地为自己打开了探索知识的另一扇窗。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生物趣味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表达创新能力,并以生物课堂为支点,以积极的心态、严谨的思维为轴心,延伸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城井头中学)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下一篇:也谈如何辅导初中语文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