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和政策取向

时间:2022-09-26 02:06:16

浙江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和政策取向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进入了阶段性的结构调整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准确把握浙江经济的发展趋势,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新举措,率先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事关全省发展的大局和长远。

浙江经济发展进入

阶段性结构调整期

阶段性的结构调整有两层意思:其一,不是短期的,而是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也不是现在才开始,而是有一段时间了。其二,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的,是由发展阶段变化引起的深度调整,不仅涉及到经济结构,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的结构。

本文之所以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作为浙江经济进入阶段性结构调整期的标志,其依据是:浙江作为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省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早、影响最大、范围最广,也最为持久。目前,在全球经济低迷成为新常态、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浙江发展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现象。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自2008年以来,浙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08年经济增速由上一年的14?郾7%陡然下降到10?郾1%,列全国倒数第6位;2009年增长8?郾9%,列全国倒数第4位;2010年增长11?郾9%,列全国倒数第5位;2011年增长9?郾0%,列全国倒数第3位,而且比全国的9?郾3%还低0?郾3个百分点;2012年增长8?郾0%,列全国倒数第4位,仅略高于北京的7?郾7%和上海、广东的7?郾5%。也就是说,2008年以来的这5年,浙江经济平均增长只有9?郾6%,比前30年平均13%的经济增长回落了3个多百分点,可能是在全国各省区中回落幅度最大的。

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从未来一个时期的潜在增长力看,浙江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先看供给:据省咨询委研究,浙江的能源、水、土地等三种自然资源承载力为2300万人,现在已达到5477万人,严重超载2?郾4倍。更为严重的是,过去支撑浙江经济低成本扩张的廉价劳动力、低融资成本、低价土地和出口放量拉动等红利快速减弱,而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再看需求:一是投资增长放缓,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浙江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全国,但“十五”、“十一五”这10年的增速则明显低于全国,有的年份比全国增幅低50%以上。2011年、2012年虽说有所回升,投资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甚至江苏、山东等省。二是消费增长平稳,扣除价格因素,201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郾4%,还略低于全国的12?郾1%。三是外贸增长大幅下降,过去浙江的外贸增长一直大大高于全国,外贸总额最高年份的2000年增长52%,而2012年仅增长0?郾9%,其中外贸出口仅增长3?郾8%,进口则出现了负增长,未能完成10%的预期目标。近年来这“三驾马车”同时减速,无疑会影响今后浙江经济的发展。

“标兵渐远、追兵临近”明显突出。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增长动力不足,必然会改变横向比较的格局。2012年浙江GDP总量为34606亿元,人均GDP为63266元,总量上虽还保持全国第4的位置,但与广东(57000亿元)、江苏(54058亿元)、山东(50013亿元)的差距明显拉大。特别是人均水平,2009年江苏首次超过浙江103元,2012年则扩大到6081元,2012年浙江又被内蒙古(64319元)超过1053元,在全国由第4位降为第6位。不仅如此,浙江引为自豪的民营经济多项指标也被江苏超过,如2010年浙江民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等分别只有江苏的70%、65%、60%。从追兵看,河南经济总量已跨上3万亿元的台阶,辽宁的人均GDP也达到了56582元,都有可能成为今后超越浙江的后起之秀。

浙江经济发展阶段转换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八报告在综合判断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大势时,讲了两句话:一句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句是“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重申了这一重大判断。这实际是讲,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和国际环境等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努力创造新的优势。

先看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浙江作为经济开放度高的经济大省,对国际国内市场和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因此,分析浙江面临的挑战,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全球经济低迷将成为新常态。持续5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极大改变了世界经济走势和发展格局,而且在引发金融危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化解之前,全球经济难以根本好转。目前市场需求成为全球竞争最稀缺的资源。为了守住本国或本地区的市场,发达国家纷纷实行去全球化、去债务化、去杠杆化,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等。其结果是:去全球化导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去债务化导致消费需求减少;去杠杆化导致重新回归实体经济和再工业化,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所有这些“各扫门前雪”的行为,都不利于国际分工,也不利于浙江作为出口大省的发展。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力下降。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会经历起飞、高速、平稳等若干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近10%的高增长后,潜在增长力也会下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11000国际元为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拐点,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韩国、台湾等经济体经过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后,无一例外出现了增速的回落,降幅是30%—40%。与此相关联,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人均国民收入在100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在1006—3975美元之间为中等低下收入国家,3876—1227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276美元以上属于高收入国家。而在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由于人口、出口、资源、市场等红利减弱,加上社会分配不公、权力寻租、行业垄断等问题突出,处理不好可能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点,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有前车之鉴。2012年中国人均GDP已达6100美元,折合9000多国际元,既接近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拐点,又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未来经济转入6%—8%的中速增长将是大概率的事。由此,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的浙江,经济发展进入转轨和换挡,回归中速常态化增长将是难以避免的。

综合成本上升过快。低成本竞争历来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然而这一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近年来工人工资和福利的年增长速度达15%—20%,平均月工资已达2500—3000元,超过越南、印度、泰国、印尼的工资水平,但劳动效率又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二是生产资料成本快速上涨。浙江属资源匮乏省份,主要能源和原材料都靠省外购入。目前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棉花等价格长期维持高位,下一步受资源稀缺、采购提价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这些大宗商品价格还可能会走高。三是融资成本快速上涨。很多企业反映贷款难、贷款贵,综合融资成本年利率一般都在10%以上,甚至更高,企业实际在给银行打工。四是用地成本快速上涨。目前全省平均工业用地出让价格20?郾5万元/亩,高的地方90万元/亩,温州近100万元/亩,萧山有的地块高达200—300万元/亩。此外,还有用电成本、物流成本、商务(房租)成本等快速上涨。在这些高成本的压力下,浙江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经营也越来越艰难,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正在快速丧失。

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由于国家实行越来越严格的能耗和污染排放指标控制,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目前,浙江节能总体水平仅次于北京和广东,居全国第3位,单位GDP能耗“十一五”期间由0?郾9吨标煤/万元下降到0?郾72吨标煤/万元,但国家要求在此基础上,“十二五”还要再下降18%,比全国的16%还要高出2个百分点。今后浙江节能形势面临较大压力,减排形势也是一样。这样,浙江很可能使一些项目和企业因没有节能减排指标而不能上马。

传统优势弱化而新的优势尚未形成。过去浙江发展的优势是“轻、小、民、加”,而随着市场需求、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以及政策导向的变化,这些优势都在弱化,而与之相伴的“小、低、散、弱”等先天不足则凸现出来。主要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生产力布局分散,以及落后产能过剩和创新能力不强等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前几年一些企业受房地产和虚拟经济的诱惑,以及盲目上马光伏和造船等项目,忽视了主业和技术创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甚至积累了许多风险。

再看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尽管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变。尤其是党的十开启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极大地动员和凝聚中华儿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兴经济体快速成长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出现一定收缩,但金砖国家、东南亚国家、非洲大陆等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未来几年,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额将大幅上升,2015年前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非洲大陆拥有10亿人口,比欧美人口总和还多,正处于工业化起飞阶段,过去10年里,全球10个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非洲国家就占了6个,2012年中非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对轻工产品及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旺盛的需求。东南亚国家、南美国家和澳洲国家的市场需求潜力也很大。这有利于浙江在巩固提升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扩大新兴市场,保持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增长。

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中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和全国有6个省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加上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以及全国范围中等收入阶层的快速成长,以往传统温饱型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已远不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阶段,对节能环保型的住房、汽车、家电,对休闲养生型的旅游、度假、绿色食品,对高品质的教育、文化、医疗等消费,越来越具有旺盛的需求,内需的潜力会加快释放。这必然会推动浙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一批新兴产业的成长。

科技创新、城镇化、全面改革等新红利驱动新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虽说中国及浙江的廉价劳动力、廉价用地、廉价环境容量以及廉价出口市场等红利逐渐减弱,但发展的有利条件仍很多。早在2000年7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就说过:“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现在看来,中国不仅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来重整山河,促进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人与自然结构的优化调整,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而且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为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动力。简言之,城市化和高科技发展这两件大事中国都要干。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特权和行业垄断,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积极推动“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东部红利”转化为“中西部红利”、“资源环境红利”转化为“节能环保红利”等,这些都可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深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从2011年2月25日到2012年3月28日,浙江先后获得“四大国家战略”,即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四大国家战略”落地浙江,一举改变了浙江缺少国家战略和优惠政策的历史,拓宽了对浙江省情的认识,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尤其是浙江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基础好,涉及全省7市47县市区,其中舟山更是重中之重。况且,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和建设舟山群岛新区,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为浙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增长极。

率先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全面审视浙江人口、资源、环境的条件,以及浙江发展面临的阶段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可以做出的基本判断是:过去浙江发展的速度领先优势、总量领先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出口导向优势、“轻小民加”优势等,将会逐渐弱化。虽说经过努力,还可以争取若干年份两位数的高增长,但总体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的趋势则难以完全避免。今后浙江发展的出路,应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党的十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按照总理提出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要求,率先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率先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就是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生态好、惠民生的绿色GDP,加快实现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由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由制造大省到创造强省、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浙江发展成为全国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环境好、人均收入水平和人民满意度高的省份,创造中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届时,即使发展速度慢一点,总量低一点,甚至位次下移一点,但展现浙江大地的是蓝天白云、山青水秀、民众安康、社会和谐,也是值得的。

率先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从纵向发展看,就是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创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在全国前列。为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下调了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十二五”期间预期年均增长8%,比“十一五”期间预期9%的目标调低了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11?郾8%的目标低了3?郾8个点。2013年浙江安排全省生产总值等多项指标增长8%或以上,是全国各省区中预期目标较低的,其目的就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

率先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从横向比较看,就是与兄弟省市不比速度比效益、不比数量比质量、不比总量比人均、不比制造比创造、不比优惠政策比优化环境等,不断增创新的比较优势。即使比人均,也不一定比人均GDP,而是更加注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比较。如2012年,浙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4550元,农村居民纯收入14552元,不仅是全国各省区中最高的,而且大大超过天津,居全国第3位,说明浙江的发展模式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率先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从政策取向看,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总体部署,以“三个四”引领浙江经济新发展,增创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极。即扎实推进“四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和“四大举措”。“四大国家战略”是指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使浙江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在国家指导和支持下,率先在发展海洋经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促进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四大建设”是指大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和大企业建设,这有助于浙江改变过去发展的路径依赖,提升“轻小民加”的优势,克服“小低散弱”的缺陷,为浙江发展拓宽新的思路和空间。“四大举措”是指浙商回归工程、与央企对接、推动自主创新和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这些举措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十分强。上述“三个四”都有相应的政策、措施、项目和投资安排,必将有力推动浙江新一轮的发展和繁荣。

(作者系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研究员)

上一篇:唐晓白:“我喜欢在作品里探讨社会命题” 下一篇:着力破解浙江产能过剩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