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9-25 11:49:07

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地方煤矿安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对策Abstract: This paper i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al mine safety problems in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local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进行的,通过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显现出良好的局面,有效地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安全生产意识是保证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但是,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安全生产意识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所以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还必须深入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处理好其内在的各种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生产轻安全的意识”仍然存在 有些地方煤矿经营者在高额利润的诱使下,重生产轻安全意识是非常强,口头说要强化 “安全生产意识”而实际上在矿山生产时随意增加开采工作面,提高本矿生产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尤其对矿井瓦斯防治、顶板、机电、运输方面存在的问题未认真得到整改落实,特别是瓦斯防治和顶板现场安全管理较为混乱,防范措施不到位。

地方煤矿经营者过分追求煤炭生产效益,没有把矿山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出事故后给钱了事,这种做法就是典型重生产轻安全意识结果。

1.2 “出事故纯属偶然说法”确有存在在安全生产中发生了死亡事故后,地方煤矿经营者总是以“偶然”两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其目的以事出偶然说法来开脱在自已的。这种 “事故偶然” 现象说法不在少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平时煤矿开采过程中的违章指挥、平时马虎和粗心大意、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存在。总之是安全意识差造成的,是发生事故隐患的潜在因素。也是发生事故的根源。看似偶然的事故,其实都是有必然一面的存在。

1.3 “煤矿安全生产意识”缺少持久性

煤矿安全工作平常不注意巩固,一阵风,走过场行为多。不持之以恒,不扎实细致的工作。为应付安全检查只重视社会突击战,忽视持久战。很多煤矿往往是文件一到,上下号召,声势浩大,完成了事。事故安全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仅靠“突击”一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另外也没有树立“持久战”的思想,在制度、纪律、时间、形式、教育等方面未建立一套考核机制。在安全生产上,没有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片面突击为主,持久为辅。实际上持久性根本没有落实在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

1.4 安全生产的硬件与软件均不到位 硬件建设不到位。随着井下采拙机械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地方煤矿硬件建设急需到位,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有的地方煤矿根本买不起,有的买了部分综采综掘机械也不配套,起不了应有的作用。设备不到位煤矿安全生产无法保证。

软件建设也不到位。没有及时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职工队伍安全素质不能提高。据有关资料在同样的装备条件上,在同一个矿生产,有些班队平安无事,有些班队则发生事故。其原因职工队伍安全素质存在差异造成的。总之,煤矿的硬件与软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到位问题。

1.5煤矿管理者袒护意识明显 在安全生产中由于有些领导对爱护的认识有偏差,往往错把袒护当爱护,这样,必须给安全生产带来负面效应。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个别领导没有履行自已使命和职责,无原则爱护下属,对下属平时工作不严格要求、不严格检查、监督、管理。出现安全的小问题不严格追查、严肃处理。对于下属发生的违章行为和责任事故姑息、迁就,该教育不教育,该追查不追查,该处罚不处罚,该撤职不撤职。一味地讨好、迁就下属,结果造成大祸。对下属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袒护,表面看来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害了下属,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生产中,许多单位恰恰以情治矿,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处境。一味强调情治,使管理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放任自流,弄得松松垮垮,无章可循,不可收拾,无法搞好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这些都是个别煤矿管理者袒护意识造成的后果。

1.6轻视“日常工作现象”时有发生 煤矿生产主要包括了矿井开拓、采矿、通风、运输等多种作业工序。日常安全工作中的小事的贯穿于每种作业工序中。但是许多煤矿只重视采矿生产正规环节,而忽略了一些辅助环节。通风、运输等环节更得不到重视,如通风设备保养和维修重点放在年终检修,平时不检修;一些工程和设备的防护措施有些已经损坏,只不影响生产一般不更换。运输用的车辆一些易损件能用就凑合着用。

以上这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平常没有当成一回事,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时刻绷紧煤矿安全生产这根弦;没有意识到只有排除了日常小隐患才能防止大隐患;不解决日常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不处理日常小事故就可能变成大事故。在日常煤矿安全生产小事现象时有发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7煤矿综合管理工作相对不足 煤矿综合管理工作的意识的障碍。如多数煤矿认为搞好安全生产是煤矿安监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煤矿各个部门也没有进行合作配合意识,只完成自已专业内部事,至于安全生产,那只是安监部门的事,而不是我们部门的事,只是安监员的职责,而不是我们的职责。

机构设置不全。如有煤矿只设置生产、财务、供销等机构,党、政、工、团、妇方面机构,没有设置或形同虚设。

综合性管理工作未进行。安监部门没有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没有将安全工作的注意事项分解细化融入其他专业当中去,煤矿综合管理工作相对不足。

2搞好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促进了地方煤矿的诞生和发展,而市场需求又决定了地方煤矿的历史地位;因此,短期内全部取缔乡镇煤矿并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促进地方煤矿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切实从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入手,一切以安全为标准,提高并长期保持煤矿安全生产意识,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硬件与软件、煤矿管理者法律意识、认真对待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全面提升煤矿综合管理工作

2.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意识

强化 “安全生产意识”在法定范围内控制本矿生产能力,确定合理矿井瓦斯防治、顶板、机电、运输方面措施,特别是认真确定瓦斯防治和顶板现场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到位。

把矿山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明确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认识,充分认识安全与生产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所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工作安全,不安全就不能进行生产。

必须克服煤矿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煤矿井上井下的各个工种及生产的全过程。

2.2充分认识煤矿安全事故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在安全生产中,常有人以偶然两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比如,若发生死亡事故,便以事出偶然来开脱,这种偶然显然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搞好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害的。认真分析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任何一起看似偶然的事故,其背后都可以找到隐藏着的必须规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尽管有各种偶然因素,但终究是“三违+隐患=事故”的结果。无论分析追查哪起死亡事故,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必须根源。看似偶然的事故,其实都是必然。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精心大意。所以我们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日常煤矿基础工作入手,狠抓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把关,从严考核,从严奖惩。只要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能逐步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杜绝偶然事故发生,而必然走向煤矿安全生产的正确轨道。

2.3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持久性

要防止煤矿安全生产突击性意识代替持久性意识。煤矿安全生产涉及到矿山井上井下的方方面面,虽然有些工作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完成,在一段时间内形成高潮。但是同时还要注意日常坚持巩固,防止一阵风走过场行为。

强化持之以恒,做扎实细致的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基础工作,仅靠“突击”一下是不可能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注重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重视煤矿生产安全突击性,又要重视煤矿生产安全的持久性。通过集中抓打开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又要通过经常抓使工作深入持久,不断巩固发展。如配合每年5月份开展的国家安全生产周活动,要结合煤矿企业实际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通过短短的一周时间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突击战。在此基础上抓巩固,求提高,达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避免各地方煤矿忙于应付上级文件要求,应付完成了事。要树立“持久战”的思想,从煤矿生产制度、管理制度、出勤时间、承包形式、安全教育等方面逐步建立一套考核机制。处理好突击性与持久性的关系,用突击性来巩固持久性,以持久性来检查突击性,把突击性与持久性恰当地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去。

2.4大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硬件与软件

需要提升安全生产中的硬件与软件是指装备与管理两个方面。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先进的装备硬件。煤矿企业要增强煤矿设备的投资意识,加大矿山设备投资水平。如购买新提设备、通风机、采煤机等。使井下采掘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特别是综采综掘机械化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硬件水平的提高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抓好硬件的同时,也要注重狠抓软件建设。深化安全管理,狠抓职工培训,促进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提高,把硬件与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但也必须看到,同样的装备,同样的条件上,同在一个煤矿生产,有的班队平安无事,有的班队则发生事故。其主要原因在于两个班队在软件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抓好硬件的同时,不能放松软件建设。必须坚持“装备、培训、管理”并重的原则。

2.5增强煤矿管理者法律安全意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首先要增强煤矿领导者的法律意识,要以法治矿,决不以情代法。履行自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使命和职责,领导干部爱护下属既是领导工作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领导要把对下属的爱护全部体现到安全管理中。寓爱于严,严要求、严检查、严监督、严管理、严追查、严处理才是真爱护。对于下属发生的违章行为和责任事故不姑息、不迁就,该教育就教育,该追查就追查,该处罚就处罚,该撤职就撤职。这样才是真正的关心下属,爱护下属。而在安全生产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错把袒护当爱护,他们把严格要求同爱护下属对立起来,一味地讨好、迁就下属,结果帮了倒忙。对下属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如果袒护,表面看来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害了下属,往往导致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生产中,煤矿管理者要处理好情和法的关系。不要顾此失彼,走向极端。即要保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法律严肃性和权威性,对煤矿中层管理人员不要放任自流,使其工作作风松松垮垮,办事无章可循。还要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思想和感情的沟通。在处理情治与法治的问题上,要做到适而有度,恰到好处,情中有严,严中有情,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安全管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2.6保持日常工作安全意识

搞好煤矿安全工作重点要抓好日常安全意识工作。将煤矿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矿井开拓、采矿、通风、运输等各种作业工序中。既要重视采矿生产正规环节,也要重视通风、运输等环节,不但加强通风设备保养和维修重点放在年终检修,还要进行平时通风设备检修;及时更换已经损坏工程和设备的,只要有安全隐患工程设施都要及时更换。运输用的车辆一些易损件有安全隐患的也要及时更换。要以增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为着眼点,除常规的日常宣传教育、警示教育外,要学习国家各项法律和制度;加大煤矿经济处罚力度,将重特大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交给国家处理,使安全意识真正溶入其煤矿企业的灵魂。同时,强化煤矿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以班组为安全生产责任单元,建立矿长跟班制度、矿长交接班制度、班组专职安全监督员制度;每班至少设一名专职安全检查员,跟班巡回检查存在的隐患并督促及时整改,做到解决隐患不出班。煤矿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引导各煤矿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逐步形成 “我要安全”的氛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煤矿安全隐患由小变大。

2.7努力完善煤矿综合管理工作针对煤矿生产综合管理管理系统不完善。要重点加强煤矿安监部门管理职能,实行一票否决制。煤矿其它部门也要进行密切配合,树立煤矿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在完成自已本专业同时及过程中,要及发现问题,煤矿安监部门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安监员的职责,就是我们的职责。

全面设置生产、财务、供销等机构,党、政、工、团、妇等方面机构,明确各科室的职责。

逐步实现综合性管理工作。安监部门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着主要责任,并将安全工作相关措施分解细化融入其他专业当中去。

如果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就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了,要做好安全生产系统工程,只有把主要与次要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完成这一目标。安监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它在安全生产中起着主要作用。经过与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完成煤矿安全生产任务。煤矿安全工作涉及到采、掘、机、运、通、党、政、工、团、妇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要搞好煤矿安全生产,不只是安监部门的事,而是煤矿全体部门的事,不只是安监员的职责,而是全体职工的职责。我们要处理好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调动煤矿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完成煤矿安全生产。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抓安全促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效益,并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参考文献:〔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学成.中国煤矿安全大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下一篇:刍议水库施工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