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日”金奖作品:进火

时间:2022-09-25 09:10:54

“中国一日”金奖作品:进火

进火

地处市郊的新家早在端阳前后装修完毕,经过烈烈三伏天的通风透气,驱赶甲醇等异味,准备在秋风送爽的日子乔迁。

按照传统习俗,乔迁新居最讲究的是搬火。新家的一切布置都可以提前进行,唯有搬火必须在吉日吉时进行,因此搬家俗称进火。

乔迁新居、进火架灶的最佳吉日是农历的每月初一。老伴与我翻了几遍挂历,发现今年农历八月初一即为阳历9月19日,蕴藏着“天长地久”的寓意。再过半月又是国庆、中秋双节相连,远在深圳的伢崽媳妇将回家团圆,真可谓喜事重重。吉时须在吉日凌晨,人们尚在睡梦中,不会出来行走,撞了运气和财气。因此,我们决定在这天的凌晨寅时时分进火。

进火前夜,我家就像过年“守岁”一样,灯火通宵不眠。

进入子时,我打开煤气灶,座上一坨煤球烧着。然后将餐具炊具、米菜调料,以及钱纸、蜡烛、线香和鱼、肉、蛋、果之类的祭礼供品,一样一样地、稳稳当当地装进一只米箩里;又将二十八坨煤球以及火钳、灰斗什么的,装进另一只米箩里,中间留着圆型空档存放火炉。煤球引燃后,夹进新买的、放了底炭的炉子里,再加上一坨煤球,对准气孔,调好风门,才靠着八仙桌似睡非睡地观察火色。

面对久违的煤炭炉火,心里便有一种兴奋感,又生出些许怀旧感来。燃烧的蜂窝煤球,12个气孔先后吐出了绿色的火苗,似乎托现出慈祥的母亲来。升腾的绿苗与母亲的红心融为一体,组成一幅鲜活的画图,我从中再次感受到母亲生前对火的钟情以及传承火的教诲。

母亲十分在意火种的存在与延续。火主火主,有火才算家,有家必有火,家中断不能出现“死火没烟”的现象。每天清晨,母亲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观察灶火。火若熄灭了,她整天都会闷闷不乐,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火种依然存活,她心里也就安稳了。

母亲特别关注火的兴旺气势。灶火旺,人丁旺,百业旺;火苗节节高,家运时时旺;火大阳气足,家中才有福。即使少吃点荤的、少穿点新的,她也不会在烧火方面打小算盘,绝不能让阴霾邪气冲撞了红火烈日的家运。特别是每天第一眼若能见到绿色火苗,她就像看到了冉冉升起的朝阳,听见了清新悦耳的喜鹊叫声,一张刻写历史的老脸整天喜盈盈的,走路时脚肚子都是笑眯眯的呢。

母亲尤其喜欢火带来欢乐和谐的氛围。母亲烧旺火的习惯,地方地境颇有名气,村里更是家喻户晓,特别在冬春时节,男女老幼无不为在我家抢占一个位置而兴奋。俭朴的农家永远是聊天的地方,娱乐的场所,欢乐的海洋……

设置的钟声把我从梦幻中唤醒,已是凌晨3点进入寅时。我叫醒老伴,挑上满满的担子走出家门,偶感步履沉重,回头凝望安居乐业20年、马上就要在商业开发中消失的灰色楼房,不由生出一些伤感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感越来越强,对于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受越来越深。照着满天的星光、一路的灯光,沿着宽阔的街道,我们一步一步地走着,人生路上一个个镜头浮现出来,让我们尽情地品味着。记得农村婆家百孔千疮、摇摇欲坠,乡亲们形容是“一百零八个‘天井’,四十八个‘屋柱’”。结婚时遇上雷雨之夜,“洞房”成真,我俩洗了一夜的淋水澡。幸亏土屋没有倒塌,却原来是老人家彻夜未眠,公爹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屋外严防死守着支撑的“屋柱”,婆母则身不离炉灶,一直撑着油纸伞遮住灶火呢。从哪时起,我们就咬牙发誓,男也勤,女也勤,不怕家业做不成!只是那年月,有心无力,有力无用,今年盼望明年好,明年还穿烂棉袄,更不用说建新房了。改革开放让我们有了前途,有了幸福。老公吃上了国家粮,住上了干部房,而且从乡里到县里到市里,职务从股级到科级到处级,住宅也从砖瓦房到小套间,如今又进了复式楼,就像矮子上楼梯――步步升高,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呀!

我们在回忆中走向新家,早已安排住在那里的、“命好”的兄嫂燃放起全红鞭炮,接过担子进入厨房。

我俩齐齐装香烧纸敬过灶神后,老伴准备开启煤气灶做早饭,把我吓了一大跳。要知道,尽管新家电气炉具俱全,进火的火种必须用满“一七”,才能使用煤气灶、电子炉做饭炒菜。于是我推开老伴,说你看电视去,一个礼拜后才充积极吧。

此时,尽管炭火的硫磺味有些刺鼻,我们却把它当成爆竹的烟气,增添了新家的活力和喜气。我将家里的所有窗户洞开,晨风习习,晨曦显现,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的新生活也开始了。

上一篇:县两基工作会议讲话 下一篇:怎样扩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