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营造“快乐课堂”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9-25 06:44:42

对农村中小学营造“快乐课堂”的几点建议

【摘要】目前一些地方在大力推行“快乐课堂”的课堂改革。这种教学理念和模式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在一些城区学校取得较好效果。但是,由于教学设施差、信息闭塞、学生底子差、教师适应改革的能力较差等原因使得农村学校在营造“快乐课堂”的改革中处于观望、停止状态。农村中小学营造快乐课堂”应做好:真正转变教师角色,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充分备课;校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改革;营造“快乐文化”氛围。

【关键词】快乐课堂 课堂改革 农村中小学 新课改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7-01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课堂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改革也不断涌现出新观点,新理念,新做法。目前一些地方教育在大力推行以“快乐”为着力点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本教学模式营造“快乐课堂”的课堂改革,旨在转变旧观念提倡新理念,培养学生“巧学”、“乐学、“勤学”,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教师的不必要束缚和减少对学生的过多管束,改善师生关系。这种教学理念顺应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要求,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适应新社会的能力,取得了业界教师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

虽然“快乐课堂”在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得到较好的改革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处于教学条件差的农村中小学却未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农村中小学实践“快乐课堂”教学,把这一模式、理念深入农村教育使孩子们真正走上快乐学习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且意义深远。为此,笔者就农村中小学营造“快乐课堂”提几点建议

一 “快乐课堂”的基本理念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老师满意的课堂?虽然新课改走了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观点,理念,从不同层面探索课改,但基本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快乐课堂”正是在新课改众多理论的碰撞大背景下产生的。首先“快乐课堂”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反思和批判。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注重老师的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使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颇有压抑感,“快乐学习”无法真正体验。“灌输式”教育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使教师教学思维僵化,形似单一,教学费力且事倍功半。“快乐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参与,注重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下获取知识,适应了新课改要求,与“灌输式”课堂有着极大区别。其次“快乐课堂”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把学习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有意义的学习。“快乐课堂”体现了这种教学理论。第三“快乐课堂”适应了学生“幸福感”的需要。如今社会在探讨“幸福感”。学生的幸福感是什么?答案是让学生在快乐中真正的学知识用知识。幸福不是成年人的事,孩子更需要从小体验幸福感,从而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农村中小学在营造“快乐课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学校网点多,基数大,且地处乡镇及以下的地方,存在地方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短缺、落后;生源质量较差,教师教学能力、适应新改革的能力较差等困难。“快乐课堂”的先进理念往往在城区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效果,但一些农村学校却固守着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不愿改革也不敢尝试改革,只能对城区学校的改革瞪眼看。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的“送教下乡”也只是“星星之火”,无法调动农村学校课堂改革激情。为什么农村学校不愿改革不敢改革?因为农村教师缺乏新课改专业理论指导,缺少骨干教师在改革中纠正偏差,技术指导,怕改革费事更怕改革失败。所以虽然“快乐课堂”在一些地区早就开始实施,但是对农村学校来说改革几乎只停留在观摩,探讨等理论辩证阶段没有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三、对农村中小学营造 “快乐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快乐课堂需要真正转变教师角色,改善师生关系

1.切实转变教师角色

2.切实改善师生关系

(二)营造快乐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备课

快乐课堂的主要特点是课堂开放;师生互动,老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快乐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是活跃的,课堂生成性很强。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解决教学问题时学生会有新思维新方法,能想到老师想不到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学习要懂得更多。老师的引导,少讲并不是老师就能偷懒。如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维,确定哪些内容该强调必讲,哪些可讲可不讲让学生探究解决,这需要老师花时间精力去思考。所以要落实“快乐课堂”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要充分备课。

(三)营造“快乐课堂”需要校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改革

农村学校能有“快乐课堂”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新课改中不少学校都在学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经验,其实杜郎口中学以前也是一所校舍破落的生源流失严重的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曾经杜郎口中学的老师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这所学校就读。可以想象这样的学校与现在农村的学校条件相差何几呢?但是杜郎口中学在校领导带领下决心改革,最终取得成绩,学校名声鹊起。

(四)营造“快乐课堂”需要营造“快乐文化”氛围

所谓“文化”,我认为是在特定范围内能对特定人群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能使特定人群积极适应、认同、内化的观念、制度、行为方式等的总称。对于“文化”的认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即在特定范围内(组织系统)要形成相关的观念,制度,行为方式等具体的“文字表述”或“语言编码”。二是“化”,即要使这些“文字表述”,“语言编码”能使特定的人(组织成员)学习,内化,形成与“文”的要求相符合的内在气质和行为方式。“快乐文化”即能使特定人群感到快乐、幸福、有归属感、荣誉感的人员关系和谐的“文化”。营造“快乐课堂”就需要在校园内营造“快乐文化”的氛围。

1.营造快乐学习文化

学校这个特定的组织系统主要有学生、教师、领导三类成员。这三类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营造快乐学习文化就要努力寻找能使这三类人群感到快乐、幸福、有归属感安全感、荣誉感的“文化”,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热爱学习,相互学习,快乐学习。

2.营造快乐工作文化

快乐工作文化就是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造一种快乐工作的氛围,用学校的共同目标,使命和愿景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学校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生命意义。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的脸色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我认为这句话有其道理。试想一个教师在组织中过得不开心,不愉快,那么他对这个组织抱有多大的希望呢?他能安心上好课吗?所以农村中小学校要营造“快乐课堂”还需注意要给教师营造一个快乐工作的文化氛围。

上一篇:关于配电变压器保护方案的研究及日常管理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后练习设计与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