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及策略探究

时间:2022-09-25 05:34:58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及策略探究

【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变,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发展当中,但是并没有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是作为职业发展教育的一种补充。只停留在增加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策略上。高校还没有将其作为教育体制内的重要项目。鉴于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价值,我们应当在育人理念、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形成统一的认识,增加创业教育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指导,形成典型性的培养特色。充分运用社会、市场、公益的价值,进行有效的创业教育创新。本文首先反思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然后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一、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

(一)育人理念认知问题上的反思

1、对育人概念的反思

在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当中,如何区分创新和创业、就业与创业相似概念的内涵。从宏观上说,如何区分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相似概念的内涵。有关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区分问题,经济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创新指的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之间的新的搭配方式,创业的意义主要倾向于没有尝试过的生产技术,以及建立一个新的组织。由二者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需要创新做基础。创新是引导创业的重要途径,创业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创业者并不一定要是创造新生产方式的创造者,但是必须具备发现商机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者也不一定必须为企业家,但是创新者要具备将潜在价值市场化的能力。由此可见,创新关注的是对人的整体上的发展,创业主要关注的是人的价值的实现。

在就业与创业概念内涵的区分上。创业相对于就业来说,是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更高的要求。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促进社会就业率。创业还可以稳定社会就业,激发社会工作岗位的创造力。从广义上说,创业的内涵中包括岗位创业和公益创业两个部分的内容。我们保持一种先进的创业精神去参与就业岗位和公益创业,将自己和团队创造的就业岗位当成一种提升社会就业率的事业,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工作岗位公益性的大事。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概念内涵的区分上。创新创业教育是近些年来针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口号。从本质上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向学生传递创新创业知识、创业技能而进行的教育放手。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校学生就业,还在于培养具备企业家素养的新型创业人才。新创业教育是新兴的教育理念,它与其余教育专业具有一致性,都是以培养较高专业素质的学生为基本目标的。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一个具备当前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具有一致性的。只是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教育的侧重点上存在一些差异。

2、对育人目标理念上的反思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上,如何才能客观评价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这些都是抽象化的概念,而且与其余的能力很难区分。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都是隐形的人才评价标准。因此,我们要采用一些技能测试办法来进行判断。如可以举办一些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创业技能大赛等育人平台,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将这些隐形的能力通过显性的行为展现出来。当然,这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全力配合,以及制度上的绝对支持。

3、对育人价值取向上的反思

在育人价值取向上,我们对于“培养就业岗位竞争者”和“培养就业岗位创造者”这两种不同的取向?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教育部门和高校十分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但是有些高校和教育部门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认为“培养就业岗位竞争者”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取向。这种传统的高校教育思想,仍然停留在向社会输出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教育目标上。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产业结构进入转型期。这使得高校教育走向大众化的阶段,人口红利越来越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上文已经以及,创业是一种对自我价值实现要求较高的就业,虽然它不是就业的普遍形式,但是却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证明,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一种精英教育,也不属于休闲教育的范围,而应当当做一种高校正规教育序列中创新驱动的新增长极来看待。在当前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校在人才培养教育取向上,也要向着“培养就业岗位创造者”的方向转变。

(二)对人才培养机制创新问题的反思

1、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围的反思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教育的双重目标?在当前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程,高校在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创业意愿、潜能,还要关注如何设置有效的专业课程。除此之外,还要面向学校全体学生,进行开创思维、创业精神等的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用层次的学校和专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因校制宜的教育模式。对于一些学术研究性高校来说,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类教育高校而言,要多关注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打造成创业型高校作为基本目标。对于应用实践性本科院校而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要着重关注学生创业技能的时间。针对理工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并结合经济学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将其专业化技能转化为可商业化、可复制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2、对育人层次和系统设计上的反思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上,如何创建一个同时符合国家、学校、学生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致可以分樗母霾愦危浩裘善占安恪⑹谝堤岣卟恪⒎趸精英层和实践实战层。在这些层次当中,每个层次都有自身的群体和目标。在启蒙普及层中,主要面对的是高校学生群体,主要目标在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授业提高层,主要面对的是大部分的学生群体,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创业经验和创业知识,让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具备基础的创业能力;在孵化精英层,主要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教育目标是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引导部分学生进行理性创业;在实践实战层,主要教育的对象是学校中具有创业能力的一部分学生,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创业者,基本支持少数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

(三)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的反思

1、对育人方式的反思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促进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课堂教学的融合?

育人方式是在对我国任何一种教育形式M行反思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分析两个问题:第一,创新创业是通过教育就能教会的吗?第二,创新创业教育是要教什么?上文已经提及,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理论课堂教育时,主要采用的教育方式有启发式、参与式和讨论式。这几种方式都着重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实践教育课堂上,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有比赛指导式、项目孵化式和综合服务式。都是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教育方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漫长的人才培养工程,需要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努力才能实现较好的效果。为了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要扩大大小班化学教学覆盖面积,而且要不断对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课堂教学进行尝试,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2、对育人途径上的反思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采取何种办法具体强化创新创业实验实践工作?

实验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教育部门要充分配合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帮助创新创业价值的发挥。开展公共基础实践,提升学校自主研究性学习。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开展教育主题文化活动的方式,将创新教育与学生能够参与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具有的创新创业知识能力,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参与实践。与此同时,支持学校学生自己创办创业协会,运用学生的力量来锻炼自身的组织能力等。各大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别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综合性较强的科技园、创业基地等。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正确认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自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产生较大影响之后,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提倡队伍当中。但是也存在一些争论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创业而并不是基本的教育,有些人则认为这完全违背了传统教育的思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也不是学校设立的独立的专业。因此,我们无法轻易断定它在高校中的地位。但是我们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培养企业家的教育。更不能运用企业盈利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具备创业能力的综合素养。如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但是这些能力根据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会呈现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提倡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实现创业,而是要根据专业、能力、创业意向的不同,来决定学生所处的教育层次。要想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必须要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进行正确的解读,对教育的学科进行合理的定位。

首先,明确区分创业与就业的概念内涵。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就业。大学生创业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创业模式和思维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但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则可以为学生体用思想、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大学生企业家。学校不能盲目地鼓励学生创业,而是要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和较高的创业能力。

最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不意味着所有院系都要以创业教育为基本目标。要在保障学校基本的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安排在教育日程中。

(二)注重高校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

教学是高校最基本的任务,也是高校存在的根本。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注重高校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在充分发挥学校特色的同时,加入新的教育内容。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上,要依托于专业,然后再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因此,各个高校要深入分析高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先对部分专业的学科系统进行改革,然后再形成新的学科,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导,再加上相关的传统类基础课程。

首先,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标准。在深入分析社会形势,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后,逐步对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制定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设计要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灵活性特征。高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以及学生特点进行不断地调整。

其次,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学术型能力,还有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在创建教师团队时,不仅要安排有教学经验的、学术能力较强的老师,还要安排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学校要聘请一些社会中创业成功者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结语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注重创新,还关注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各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多关注学校的基本条件和特色,关注学生专业的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大纲,以及科学性较强的教学系统。引导学学生自主地进行学术和技术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就业途径。最终实现理论知识能力与实践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技能。

参考文献:

[1]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 黄银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19)

[2]创新创业型环境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张爱平,刘咏,伍晓春,毕剑.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3]应用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 刘军,刘鸿莉,黄潇苹. 价值工程. 2016(25)

[4]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以重庆高职院校为例[J]. 万利平. 经营管理者. 2016(25)

上一篇:对民间艺术保护现状的思考 下一篇:从阿里巴巴B2B销售及收款看电商企业内部控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