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经历的影响

时间:2022-09-25 05:09:41

童年创伤经历的影响

【摘 要】童年创伤经历就是童年期来自家庭内外对孩子看似微少的伤害,它包括情感和躯体上的虐待,童年创伤经历不仅会影响心理疾病而且还会影响成人的社会关系等方面,还对童年创伤的干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伤;创伤经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

1、研究背景

2010年药家鑫在撞人后,把受害者连砍八刀致死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13年南京饿死女童事件使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们来关注两个肇事者的童年经历。药家鑫家教非常严厉,从小开始学钢琴,稍微学习的不好,父亲就会殴打他。南京饿死女童的母亲乐燕从小就是一个私生子,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从出生到事发一直是一个没有户口的人。从这两个事件可以看出两个肇事者的童年经历是受到虐待和忽视的。从近些年来的研究和现实生活事件来看童年创伤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大,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开始关注早期创伤经历。

2、创伤经历的概念

Freud认为创伤的含义为童年期,青春期和成年期经历的事件触发对早年事件的记忆。Pynoos 和 Eth 表明当个体面对负性事件时,以致于其在面对危险,焦虑和自然的产生无助感,就可以称为创伤。McCann 和Pearlman将具有以下三个条件的经历称为创伤性的:1.超出了个体的应付能力;2.毁坏个体的参考标准;3.突然的和出乎意料的。国内学者施琪嘉认为心理创伤就是指那些长期来自家庭成员对孩子看似很微小的虐待所带来的伤害。

关于心理创伤的概念国内外非常多,但一致比较认同的是《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统计标准》第四版(DSM-IV)中对心理创伤的定义:心理创伤是身处威胁性情景因素与个体防御机能之间失衡的经历,伴随着无法预料和无助感,并因此持久地对其周围世界和个体自身的理解产生动摇作用。

3、国外关于早期创伤经历的研究

Smetana依据社会信息加工原理发现,面对不明确,模糊的信息时,有过虐待经历的学龄儿童相比控制组儿童更加倾向将它归因为他人敌意的想法,而忽视了一些有价值的社会性线索。Josep对小学生的研究发现,身体受虐的儿童相比正常儿童更倾向于对各种人际关系当做敌意的归因。Rieder和Cicchetti发现在很多实验任务中,有过虐待经历的儿童都表现出认知控制机能的减弱,其在信息加工的时候也会出现译码偏差和归因偏向与他的认知控制机能有关系的。Marly的调查研究也表明了有过身体虐待经历的儿童对不幸和痛苦有不适应的反应,没有恰当的情绪或悲伤表达;受虐待的学龄前儿童对其他儿童的难过不敏感。Smetana等设计了一个学龄前儿童关于假设的和真实的道德犯错情境的道德感受的研究。结果表明受虐儿童和各种受虐儿童、正常儿童之间之间在情绪判断上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在真实的犯错环境中,有过身体虐待经历的男孩更多地认为受害者是伤心难过的,正常的男孩则更多地认为受害者是生气的;而在假想的犯错情境中,被忽视的儿童对假想的不公平情境报告更多的恐惧反应,受虐的儿童更多地认为受害者是害怕的,正常儿童则更多地认为犯错者在犯错的过程中是难过的等等。Johnson等人在一个历时20年的纵向研究,结果表明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和多种人格障碍相关,其中童年的被忽视经历与成年以后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有相关性。以上的研究可知虐待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情绪发展、儿童人格及社会行为等方面有影响。

4、国内关于早期创伤经历的研究

儿童期创伤经历对成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施春华等人的研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儿童期创伤经历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凌辉等人(2008)的研究发现儿童精神虐待与成人后的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之间存在着相关。2011年崔丽霞等人的研究表明情感忽视、情感虐待和躯体忽视三种儿童期的创伤经历与特质焦虑及特质抑郁相关都显著。2011年王小玲的研究说明了:1.儿童期心理创伤总分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各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2.儿童期心理创伤总分及各因子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的相关显著;总分及情感虐待与神经质、躯体忽视因子和情感忽视的相关显著;3.儿童期心理创伤中的待、情感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因子对人格特征的精神质都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2011年黄上上等人通过人格诊断问卷和虐待经历问卷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人格障碍阳性组在童年期有更多被憎恶的受虐和被忽视经历。于宏华2012年对强迫障碍(OCD)患者和正常组进行调查对比发现OCD 患者的童年期的躯体忽略和情感忽略是OCD 发病的重要因素, 但躯体虐待则不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2009年凌宇的研究表明童年创伤经历显著影响青少年的抑郁并且自尊显著调节情感忽视和待经历对抑郁的影响。2008年何全敏的研究表明了成年患社交焦虑障碍的重要因素为待、情感虐待。2013年吴韦玮研究表明伴童年虐待者及抑郁症患者都比健康人有更严重的认知偏差,伴童年虐待的抑郁症患者对完美化的追求更明显。以上的研究表明童年创伤经历对成人的精神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其可以导致不同的精神疾病。

童年创伤经历不仅影响精神疾病而且对成人的社会暴力和依恋方面也有影响。2008年柳娜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严重躯体施暴组相比非施暴组他们在在儿童期遭受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待分值要高的多,说明了成年男性严重躯体施暴行为和儿童期受虐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倪岩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童年期创伤经历和大学生成人依恋是相关的,并且童年期创伤经历还可以预测依恋。2012年曹佳佳借鉴了国外量表中比较成熟的题目编制了中国版的《服刑人员童年创伤量表》,并用自编的量表进行了调查发现服刑人员成人依恋及依恋各维度与童年创伤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尊相关无相关。情感忽视、待、情感虐待能预测依恋回避,情感虐待、待、情感忽视、也能预测依恋焦虑,而只有躯体虐待对没有这种预测作用。并且她通过服刑人员团体辅导对童年创伤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以减少其负面影响,干预后成人依恋质量显著提高。2012年汪芹对大学生进行自尊量表和童年期负性生活经历问卷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童年期的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及情感忽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2013麻爱华等人的研究显示青少年社交恐惧症患者有更多的童年期虐待经历,童年期虐待水平、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消极应对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知道童年创伤经历影响成人的社会活动。对成人的性格和人际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未来童年创伤经历的研究方向

以往的研究发现童年创伤经历是造成各种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人期的社会活动。那么是否童年经历影响成人面对挫折的态度、共情水平、社会功能以及亲社会行为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童年创伤经历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调查研究和童年创伤经历量表的编制。很少对童年创伤经历进行试验研究,未来我们的研究可以通过试验研究来验证我们的一些推测和社会现象,来丰富我们对童年创伤经历的研究。

其次,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童年的创伤经历对我们成年后的生活影响非常大,童年创伤经历影响我们的自尊,社会交往;其也是引发抑郁症和社交焦虑障碍等一些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对童年创伤经历的干预的研究也非常少。我国学者曹佳佳对服刑人员童年创伤经历进行了团体辅导,也有些研究通过音乐和美术疗法进行干预。是否家庭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等一系列的疗法是否也可以有效的干预童年创伤经历呢?这些对童年创伤经历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未来的研究也可以从这些疗法对童年创伤经历进行干预研究是未来的重点。

目前我们国家对心理咨询方面还不够重视,尤其是对儿童方面。它还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预防心理疾病。儿童期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还发展的不够完善,一些负性的经历如果处理的不当将会成为成人后造成很大的隐患,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和更多的关怀,让我们的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来迎接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APA. DSM2 IV. Washington, DC: APA Press, 1994

[2]Marlys M 5.PsyehoPathology,Peer relations,and school functioning of maltreated

[3]凌宇,杨娟,钟斌,等.童年创伤经历与自尊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54-56.

[4]吴韦玮,陆邵佳,位照国,等.童年虐待经历及认知偏差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4):609-612.

上一篇: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快乐课间实施策略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