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12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5 04:30:20

浅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12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2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罩给氧,观察治疗后ih血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PAP后PaO2 和SaO2 较CPAP前明显升高(P0.05),氧疗前后PaO2 和SaO2升高值治疗组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H升高值和PacO2下降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存活率分别为90%,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0%(p均

关键词: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新生儿;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48-01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氧和二氧化碳猪留可造成多脏器损伤,在临床上往往需要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纠正呼吸衰竭,终止其病理损害过程。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治疗呼吸衰竭的应用报道较多,但关于其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报道则较少,为此,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观察两种不同氧疗法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旨在探讨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新生儿,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共120例,其中I型呼吸衰竭72例,II型呼吸衰竭48例,男80例,女40例。胎龄30~42周,37周88例,其中足月小样儿10例,出生体重1400~3700g,其中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北京产CPAP-1型氧疗器,通过鼻塞正压给给氧。使用条件:氧流量4~5Lmin,FiO2 0.4~0.9,气道压保持于0.392~0.588kpa,通过调节加温湿化罐的温度,使吸入气体温度达30℃左右,温度达到饱和。对照组采用头罩给氧,氧流量4~5L/min, FiO2 0.4~0.5,使用时间同治疗组,以上两组氧疗的同时均辅以相应的综合治疗。

1.2.2血气分析:所有患儿氧疗前30min以股动脉取血作血气分析,并于氧疗1h复查血气(血气分析仪为美国STAT糖带式手持血气分析仪),评估疗效。

1.2.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安静,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反应好,心音有力,手足温暖。血气分析:ph7.30~7.40,paO2≥80mmhg,paCO2 35~45mmhg,SAO2 ≥0.95。好转:患儿安静,呼吸浅促,面色红润,口周发绀,反应尚好,手足凉。血气分析:pH≥7.30,Pa02≤50mmHg,PaC02≤50mmHg,或Pa02较前提高20~30mmHg,Sa02≥0.80。无效: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改善。

1.2.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较采用X2 检验,P

2结果

2.1CPAP 治疗组氧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治疗组患儿使用鼻塞式CPAP供氧后,pa O2 和Sa O2 均有明显提高,与CPAP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

3讨论

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抢救治疗过程,中,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尽快纠正缺氧、改善肺的顺应性、建立有效而规律的自主呼吸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肺泡容易萎陷,患儿和常出现呼吸困难、、三凹症、青紫,甚至发生呼吸衰竭。CPAP给据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paO2迅速升高;通过重新扩张萎缩的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肺泡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并少肺内分流,提高氧合作用。CPAP还可通过刺激Hering-Brennr膨胀反射,促使患儿增加呼吸负荷的能力,而使呼吸变得有规律。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CPAP后 pa O2和SaO2较CPAP前明显升高,但PH和paCO2无明显变化;氧疗前后paO2和SaO2升高值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H升高值和paCO2下降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存活率分别为90%、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0%,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证明鼻塞式CPAP能迅速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效果。

鼻塞式CPAP没有或很少有感染、有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由于机械通气造成的缺点,而且具有易安装、相对无损伤、气道内阻力较气管插管低等优点,它还是患儿由机械通气转至正常自主呼吸之间的一个良好 过度呼吸支持方式、解决了临床上常遇到的机械通气过久造成的感染、气压伤、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鼻塞式CPAP也有一些相对不足,如鼻腔易被分泌物堵塞,咽下的空气可引起腹胀,个别可有鼻中隔损伤,压力过大可造成气压伤,一过性氧饱和度波动等,但只要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及细致护理,上述副作用可减轻或避免。但CPAP不能完全代替机械通气,对CPAP后缺氧症状改善不明显,PaCO2 持续升高者,仍需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83

[2]韩玉昆,主编,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143

[3]刘兆生,宋晓美,张玉香,鼻塞式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血气与血清CK-MB活性的影响[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3):154-156

上一篇:新生儿低血糖的综合护理干预体会 下一篇: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