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下音乐教育创新策略

时间:2022-09-25 04:04:12

建构主义下音乐教育创新策略

文章编号:1003-9104(2008)05-0226-03

(注:作者简介:吕挺中(1964- ),男,壮族,广西宁明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音乐、高师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本文分析了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建构主义;音乐教育;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On MusicEducation Innovational Strategywith

theGuide of Constructivism

LV Ting-zhong

音乐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被教育界所重视。音乐艺术教育的人文性在解决人的价值、人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通过音乐教育,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发展人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人们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然而,在我国大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音乐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模式化,学生缺乏自由创造的机会,使音乐教育效果不如人意,甚至出现学生厌学现象,达不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目的。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于负有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使命的高师音乐教学中。

针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弊端,本文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如何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教育创新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学生从书本上、从教师的指导中所获得的信息,通过自主建构活动,不断地分析、批判、吸取和创造性思维,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很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学习”的能力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建构主义主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指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学生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和提高能力。

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求知欲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强。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求知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的。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从这种相互作用中主动开发自己的思维品质,并完成自己知识意义上的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过程观,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因素的作用。既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又充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既注重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开发。这种教学过程的观念更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强调“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既是学生的全员参与,也是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不仅要求学生从行为上直接参与,更从情感、心理、思维上参与。“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合作学习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学会分享学习成果。

3、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在学的意义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而在教的意义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这种主动性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建构主义的这一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传输的过程,而是一种使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理并积极探究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所学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景中,或镶嵌于活动背景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这种通过高级思维所进行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知识、对学习表现出更深的“陷入”和更高的批判性,知识的对错会牵动他们的神经,激发他们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给学生创造的时空,使求知的过程成为不断探索改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建构知识、创造知识和生产知识,丰富情感世界,最终服务于人类社会。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音乐教育创新策略

1、音乐教育目标应该注重生成与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育目标观念强调的是目标的生成表现性,所规定的目标不是确定的、最终的,而是能由此生发出多种可能性和结果,并且包含着当事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内容。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教育也应该体现出课程目标的这种生成表现性,体现出对学生音乐体验、感受、交流与合作等情感态度的重视和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生对音乐感受的表达由于受到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通过言语准确地将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这时学生会借助于动作或其他形式进行表现和宣泄,或者仅仅把它作为一种情感体验积累起来。所以,音乐教师在制定音乐教学目的时就不能过于具体,更不能单纯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思想情感内容。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目标应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充盈以及对艺术美的追求,强调的是审美和审美带来的身心愉悦,音乐教育活动应使学生的生命富有活力,使学生感到快乐、愉悦,使学生的身心、情感、体验等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音乐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借助音乐交流着对世界的理解与感悟。这种交流与感悟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快乐的参与中获得应有的审美享受与发展,不仅为学生提供高级的审美享受,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帮助学生不断走向自我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主义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教育,其目的是用音乐来打动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音乐活动中焕发学生生命和智慧的活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2、音乐教育内容强调生活性与综合性

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看法,引起了我们关于该教什么和如何教等教学问题的深思,因为教什么与如何教关系到学生们将来所具备的心智。我们知道,学生们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外现实世界中度过的,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不可预见的、偶然性的因素与使人困顿的未知事物,我们已经越来越不能确定以前所确定的事实。因此,拥有和掌握知识的多寡已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指标。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内容不能是毫无联系的孤立的知识点,因为这样的知识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教育内容应由从学科知识出发转变为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音乐为核心,多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探索音乐的热情、运用音乐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音乐的感知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内容不应局限于音乐教材或者局限于音乐这一个学科,可以将与音乐教学有关的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在音乐教学中突出文化的传播。例如:在欣赏演唱舒伯特所创作的歌曲《鳟鱼》的教学中,可先介绍奥地利十八世纪的人文风貌和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然后师生一起来赏析、学唱歌曲,然后配乐朗诵歌词,最后让学生即兴创作表演音乐剧《鳟鱼》,促进学生对歌曲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歌曲的鉴赏和表现能力。这种融合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而且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拓展音乐教育的外延,增加了它的内涵,实现了综合审美的目的。

3、音乐教育实施方式重视创造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要使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需要学生有探究的愿望和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这对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和适宜教学方法的选择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目的。

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如果音乐教育仍以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替代学生自己真切的体验和表达,用概念化的表达来强加给学生,用单一枯燥的示范方法来进行学生音乐教学,势必会降低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兴趣,导致学生音乐兴趣的滑坡,影响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最终将会产生对学生音乐灵性的抑制。所以,音乐教师在激发、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就尤为关键和重要。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教育主张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综合化和灵活化,力求避免音乐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和模式的僵化,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感知、体验、表达及审美能力等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这种合作促进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的共同努力。在音乐课程的组织形式上提倡组织形式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既可以是个人的探索、操作活动,也可以是小组的操作、讨论活动,还可以是全班集体的交流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三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当需要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体验和积累感性经验时,应进行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当需要归纳、整理大家都具有的音乐感知经验时,应组织全班的集体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将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主的积极参与状态,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创造力得到最为充分的优化和激发。

4、音乐教育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建构主义教育评价的观念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情境性,将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转变为重过程又不偏废结果的发展性评价。音乐教学评价注重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评价时考虑教学的不同具体情境。除了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检查、记载和评定外,还要思考如何使评价附着于学生的主动求知、发展的过程当中。评价的范围除了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显性成绩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隐性的学习能力和品质。如检查评价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我们不妨改变传统的做法,提早一两周乃至一个月左右,让学生自主选择有一定挑战性的歌曲来演唱,并提出要求:除了演唱外,还要回答“你在练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你在练习过程中有何感受?” 这样,评价关注的视野从测评学生的临场表现,还深入到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使评价更趋全面、科学。音乐活动评价重视学生对音乐学习活动参与度的评价,重视学生实际解决音乐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基本能力的整体性评价。在具体操作上灵活多样,比如可以采用档案袋的评价方式,通过建立每个学生的档案袋,收集能反映学生情感发展、典型行为变化的学生代表性作品来记录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轨迹。这种评价通常与特定情境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学习乃至教师的教学相分离、评价维度单一、只强调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忽视学生参与等诸多弊端,突出了评价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娟娟)

上一篇:《宋代帝后像》中的皇室家具研究 下一篇:杨荫浏的“雅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