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绒毛状管状腺瘤合并感染1例报告

时间:2022-09-25 04:03:35

阑尾绒毛状管状腺瘤合并感染1例报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74

阑尾肿瘤一般较少见,占胃肠道肿瘤的0.4%。尤其是发生于阑尾的绒毛状管状腺瘤在临床上属少见病,具有癌变潜能。由于本病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诊断一般很困难,常易误诊为阑尾炎或右下腹炎性包块。近10年来仅收治阑尾绒毛状管状腺瘤患者1例,特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38岁,因右下腹疼痛两天入院,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大小便无异常改变,当时在外院查血常规:WBC 18.1×109/L,Gran% 74%,RBC 4.9×1012/L,PLT 322×109/L,入院时查体:T 36.9℃,心率92次/分,血压115/85mmHg,体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腹肌稍紧,右下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考虑为“急性阑尾炎”,并积极作术前准备,及时在连硬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少许炎性渗液,沿回盲部找到阑尾后,见阑尾明显增大增粗,表面有少许炎性分泌物及胶冻样物质,回盲部变硬,但阑尾根部与回盲部界限尚清楚。考虑为阑尾肿瘤合并感染可能,因我院不能术中快速切片病检,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后,行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包埋。术后,将切除的阑尾送往上级医院病理检查,后结果提示:阑尾绒毛状管状腺瘤(2级)。患者在术后行抗炎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患者伤口愈合拆线,向患者交代病情后办理出院。

讨 论

绒毛状管状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容易发生恶变。常见的大肠息肉有以下几种:①幼年肉;②增生肉;③淋巴肉;④炎症肉;⑤家族性结肠息肉;⑥腺瘤。而腺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3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管状腺瘤: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1cm以下,80%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增生。其癌变率1%~5%。

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1cm以上,大部分为广基,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混合型腺瘤: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因发生在阑尾的肿瘤极为少见,作为基层卫生院接诊此类患者的数量更为罕见,医务人员对此类疾病没有深刻的认识,容易误诊、漏诊。通过对此例患者的诊治,笔者认为,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重视,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必要时行彩超或腹部CT检查,明确诊断,对有怀疑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慎重选择手术,对术中切除的阑尾,常规进行病理检查,以免造成误诊、漏诊。

上一篇:吃西瓜引起粪嵌塞1例 下一篇:超声诊断胎儿脑积水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