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

时间:2022-09-25 01:41:41

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

【摘要】课外阅读,是当前中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形成的一些误区,然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当前中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新的教学大纲对课外阅读这一块极其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并在阅读数量上作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量为8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然而现在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形成了一些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外阅读的原本作用,制约了语文诸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现列举一二。

一、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形成的误区

(一)按照个人喜好择书

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放任自流,忽视和淡化了其具体的指导,学生凭兴趣邀游书海,久而久之,必然因“偏食”而形成“颇具个性”的读书嗜趣。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不成熟,看语文作品,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 比如偏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就以为古诗词以外别无书读;热衷钻研文言散文作品的学生,对现代文一类的东西往往觉得不屑一顾;港台及内地的某一类文章读多了,部分学生就认为文章不绮丽,不柔情,不浪漫就不够味,而不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受力不均,终至不能协调发展。

(二)按照考试需要择书

由于考试中作文占分比例相当大,于是部分学生为提高作文成绩,他们就视作文书为宝典。试图取那些优秀作文的“现成之长”来填补自己的“眼前之短”。对于这类书,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横念倒背,朝夕揣摩,而对其他优秀作品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有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是这样的,给你四种类型阅读材料A名著、B作文选、C杂志、D报纸,写出你的首选。竟有67%的同学选择了B作文选。而当问及其选择理由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是“应试”。当他们为应试把择的书仅停留在同龄人的“佳作”上时,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必定受到了禁锢,其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三)按照“现实存在”的原则看书

所谓“现实存在”看书就是有什么看什么,信手拈来,不加选择。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知识的片面的问题,然而现在的书刊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而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没有足够强的辨别能力,因此很难做到吸其精华,剔其糟粕,而最终使学生受害无穷。现在部分学生思想极坏,就是受到这些坏书的影响。

其实种种误区的产生追根究底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那么我们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该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二、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告知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主动阅读

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作用并不了解或只是略知一二。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作业,因而常常流于形式。如果能明确地告知其作用或目的,就会使很大一部分学生恋上课外阅读。那么它的作用有哪些呢?

第一,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求本身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课外阅读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这里的灵活性是指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地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记忆的库存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第三,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独力思考和创新意识。当学生的阅读进入较高阶段时,即对问题带有一定研究性阶段时,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找出其间的种种联系,找到解决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答案,提出新颖的见解,形成独创性的智能。第四,课外阅读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

(二)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且也必需培养。我们可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浓重的课外阅读的氛围。如进行读书竞赛、手制读书小报、进行原文改编、开展好书推荐会、新书推荐会、朗诵会、讨论会、交流读书心得等。所有兴趣的诱导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期待,使他们的内心一开始就对课外阅读呈现饥渴的状态。是为了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如此下来学生曾经迷失的自我就会慢慢的复归,满含兴趣地读书过程是快乐的。

(三)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理性阅读

指导就是把阅读物的选择、阅读的要求、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要善于把课堂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举一反三,提高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

第一,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推荐的读物力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又能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层次,且力求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而利于教学。如《十六岁的花季》就有很强的时代性也适合学生味。学《沁园春.雪》 时可推荐学生读《诗词》。学《范进中举》可以让学生看《儒林外史》等。而科技书籍的推荐就能迎合此年龄段学生喜欢“猎奇”,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每次阅读前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小到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大到某种情感的养成,某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下来,学生也就不会有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的感觉了。明确的操作要求,会让学生读起书来更从容。第三,指导阅读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使学生终生受益。进行课外阅读时除了用常提到的跳读、略读、精读、圈点勾画法外,还可以采取浓缩法、比较法等。

(四)教师发挥榜样作用,让学生尽情阅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知识贫乏的老师会培养出爱读书、对知识求之若渴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做好榜样,多读书,读好书。这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能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而且只有教师读大量的书才能给学生做好好书的推荐工作,完成指导学生读书的任务,使学生尽情畅快地读。

上一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 下一篇: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