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的优化管理

时间:2022-09-25 01:38:18

新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的优化管理

摘 要: 农村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核心力量。要加强劳动力培训,优化劳动力培训机制,即优化管理服务、优化培需对接、优化资源整合、优化评估考核、优化师资培训、优化经费投入、优化经济发展、优化结构调整、优化就业保障。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劳动力培训 优化管理

一、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培训

新农村建设于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既被作为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又被当做一项工作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此外,还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力发达,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就地转移还是异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规模和数量都在日益增长,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改善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当前劳动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体系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在农村基础薄弱。目前,主要面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和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大批农民工流动就业要求。

2.培训合力不够。主要是涉及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部门较多,责任不够明确。在劳动力市场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则和制度,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使得农民工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3.培训信息不畅。适合需要的公益和培训项目少。大部分的农民外出务工及培训是靠从亲友处获得的信息,而从公众信息渠道获得就业信息的却很少。且岗位类型、服务模式往往不适应农民工的需要,公共明显不足。

4.培训效果不佳。培训项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农民工就业需要。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往往收费很高,农民工难以承受。有些培训机构只追求参加人数,不关心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

5.培训宣传不力。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正面宣传不够,许多农民对阳光工程不了解,社会认识不足,各培训学校存在招生难的问题。

6.培训保障不足。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权益保障缺失的问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权益极易受损害,工资低且拖欠现象严重、工作时间长。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各类保险基本没有覆盖,农村劳动力风险承受能力极差。

三、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意义

1.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建设新农村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

3.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只有加强对农民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才能使农民充分就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农民的继续教育和全面发展;二是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三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良性循环。

四、如何优化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

1.优化管理服务。一是政府统筹,多方参与,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明确工作责任,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建立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一体化服务机制,确保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得到安置就业,并加做好跟踪服务与管理。

2.优化培需对接。一是大力开展订单和储备性培训。要根据就业订单,结合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以“符合实际,具有实效,可以实用”为标准,因需施教,因工授课。二是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结合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情况,确定就业岗位,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三是选拔年轻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定向培训。四是结合本地特点,创新培训项目。大力开发民俗旅游、观光采摘、生态林维护等方面的培训。五是鼓励农村劳动力根据个人意愿自主创业。

3.优化资源整合。一是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文化基础教育与成人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稳步发展。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各类教育机构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与扶持。四是引导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派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培训与输出(派遣)良性互动。

4.优化评估考核。细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考核评估办法,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考核评价认证机制,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结果认证评定办法,制定相关行业和实用技术培训考评标准,规范发证流程。

5.优化师资培训。社区教育中心要密切与街道农服中心、企服中心、劳保所、财政所、科委等部门协作,聘请专家,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一是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二是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三是培养高技能的能工巧匠队伍。

6.优化经费投入。一是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二是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项目支持、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三是建立资金补贴机制,对积极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和奖励,对经济困难的农民可先行培训,就业后取得收入补交培训费。

7.优化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吸收更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将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8.优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目标上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二是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三是实现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四是实现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

9.优化就业保障。农民转移就业后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涉及诸多方面问题,根据需要的迫切程度和可能性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光明日报.

[2]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经济日报,2010-3-1.

[3]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晋城在线,2011-8-31.

上一篇:以阳光心态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员学习《电工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