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儿童题材文学创作特征浅议

时间:2022-09-25 12:11:39

【前言】鲁迅的儿童题材文学创作特征浅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再如《社戏》中,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天真率直、活泼可爱的形象。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偷罗汉豆”情节。当大家想从阿发和老六两家选一块偷时,阿发先是对比而后毫不犹豫地提出偷自己家,这个情节让阿发朴实大方、热情...

鲁迅的儿童题材文学创作特征浅议

论文关键词:儿童形象 乡土气味 天性 体察 色彩反差

论文摘要:鲁迅儿童题材创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儿童视角小说与散文在儿童形象塑造、童年生活的展现、孩子天性的体察和儿童与成人的感彩反差等方面具有鲜明独到的特色,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鲁迅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鲁迅儿童题材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乡》和《社戏》甚至可视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杰作。鲁迅的儿童视角小说与散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上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一、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的塑造

鲁迅的小说和散文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儿童形象。如在《故乡》中,作者以饱满热情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朴实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作品里,“我”回到故乡时,由于母亲提到闰土,“我”回忆起二十多年前与闰土一起玩耍的情景。文中展示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它的胯下逃走了。”作品通过优美生动的画面描绘印象中的闰土,突出少年闰土的形象;接着写“我”与闰土认识的过程;然后写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情。这些叙述和描写,不仅说明少年闰土的见多识广,而且反映出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少年闰土的眼里是一个鲜活的充满无限奇趣的纯真无比的自然世界,好像世界上的一切事在他眼里都是如此神奇如此快乐如此有趣,少年闰土内心的纯净与乐观亦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与后面他在现实的沉重压迫下喘不过气来,而把生活寄托在神灵身上,变得迟钝麻木恰成鲜明的对照。

再如《社戏》中,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天真率直、活泼可爱的形象。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偷罗汉豆”情节。当大家想从阿发和老六两家选一块偷时,阿发先是对比而后毫不犹豫地提出偷自己家,这个情节让阿发朴实大方、热情厚道的形象跃然纸上。《社戏》这部作品之所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于在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中,这群孩子天真无邪、质朴坦诚的性格以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画面得到了生动的表现。还有《风波》《长明灯》等作品中的农家孩子们,虽然着笔不多,但都表现出儿童们纯朴的精神世界和天真的内心活动。《朝花夕拾》和《野草》中,鲁迅借儿时生活的回忆,以饱蕴感情的笔触,描绘了儿童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总之,鲁迅塑造的儿童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乡土气息的童年生活的展现

鲁迅的儿童文学作品把绍兴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童年生活结合在一起。如《社戏》以江南为背景,展现出一幅记忆中理想的农村画卷。作者笔下外祖母家的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它较少受世俗的浸染,更多地保留了自然的淳朴气质,是“我”的一方“净土”,又是一方“乐土”。作者把众多的儿童形象如“我”、阿发、双喜、桂生等置身于这个充满泥土芬芳的江南水乡中。双喜,阿发等都是极可爱的孩子,他们和大多数劳动大众的孩子一样,“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然而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

再如《百草园》中对故乡特有的描绘,其中写到“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百草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些活动都是鲁迅笔下儿童在百草园里的专利。还有《阿长与》中写到:“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住,这是一年的好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是绍兴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至于《故乡》中的江南景色描写,表现儿童富有的天真、童趣,勾起鲁迅对儿童生活的向往,无不折射出故乡绍兴的特点。鲁迅在许多作品中把绍兴的浓郁乡土气息与儿童形象叠加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思乡情结和对儿童时代“真我”生活的向往。

三、喜怒哀乐的孩子天性的体察

鲁迅作品都是以儿童特殊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儿童稚嫩的思维方式来审视事物,反映生活,体现着鲜明的儿童视角,颇有代表性的当推《社戏》。文中月下出航一段,鲁迅运用白描手法,勾画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深夜归航,又运用比喻描写行船的情景,极富有童话色彩。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中,孩子们的自由天性充分得到彰显,真可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从社戏的内容来看并不精彩: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最愿意看的蛇精、跳老虎“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咿咿呀呀的唱”;小生却“很老”;老旦“是我最怕的东西”,在“我”看到他“将手一抬”,以为他“就要站起来”下场去的时候又“仍旧”唱;当晚“算得最好的一折”就是“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被鞭打了。并不精彩的社戏内容,在作者笔下原汁原味地一一道来,非常鲜明地反映着孩子的喜打斗、爱热闹、好玩的天性。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社戏本身对他们的吸引力也是很小的:“疲倦了”只好喝豆浆来提神;双喜他们“破口喃喃的骂”;“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终于“熬不住了”,在戏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回转船头,扬长而去。虽然嘴上骂着,但情绪丝毫不受影响,如同来时一样开心、欢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孩子率真和坦白的纯净心地一览无余。鲁迅先生能出神人化地把“看社戏”的过程写得精彩纷呈,同样还是运用了白描手法,把角色的表演、孩子的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看社戏的过程写得妙趣横生。如文中这样的一句话:“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简洁而传神的文字把孩子的真实和幼稚生动地传达给读者,把作品中孩子的率直、坦诚甚至粗野(破口喃喃的骂)等多方面的天性特点展示出来。

鲁迅儿童作品中的也都渗透着儿童的特点,符合儿童的天性。如《社戏》》中写“我”、双喜、阿发一行人看社戏回去在途中摘罗汉豆的事,其中写到“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劝大家偷他家的罗汉豆,可以看出阿发的大气与爽快,符合儿童的天真本性。鲁迅作品中的这种真实和大胆,反映的是孩子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完全是从儿童的直观感受出发,真实地袒露自我。鲁迅作品中儿童形象的语言并不多,儿童的语言没有成人的那种矫饰、含蓄,是纯真的,没有任何雕饰的,表现出儿童热爱自然生活、热爱新鲜事物的生动的心理状态。

四、反差色彩的儿童与成人的感情

鲁迅作品中所展现的生龙活虎的孩童形象和五光十色的儿童生活,是“与成人截然不同”的“孩子的世界”,显示了具有强烈反差的儿童与成年人的感彩。如《风筝》中的“我”折断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地偷做的风筝,扬长而去。等到了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作品不仅仅表达一种愧疚之情,还说明压抑儿童游戏的本能是错误的。《风筝》开头这样描述:“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

灰黑色的秃枝丫权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结尾又写到“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种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写着一个被压抑、被封锁住的春天。在春风里感到冬的肃杀,实为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风筝》一开始先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写起,然后便是故乡“春二月”的回忆,是“一片春日的温和”。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它引导读者对美好事物的咀嚼与回味。《风筝》热切地表现着对春天、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醉心和探求,渴望健康的、幸福的生活同春天的美景共存。但现在,风筝事件已成为过去,小兄弟精神上的创伤也早已平复,而春天、青春已渺不可求,字里行间透露着儿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孩子的天性并未在生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却被现实渐渐虐杀了,鲁迅在许多作品中都有此类对比。《故乡》中闰土的遭遇,《琐记》中孩子们生活的,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这一点。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更辛辣地嘲笑和批评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对儿童的精神虐杀。作品中说:“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孩子的世界充满了乐趣,而现实却要使孩子没有乐趣,这大概可以作为此类作品内容的一个概括。如果问鲁迅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可以说都具有浓烈的感彩。不妨借用法国近代艺术家罗丹的话来说:“艺术就是感情。”鲁迅是爱孩子的,这种感情在作品中常常溢于言表。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展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在现实社会之中,却又和“成人截然不同”,因而,作品中那些孩子的感情和成人的感情也有着极大的差异。作者便是用这种强烈的感情反差打动读者,因此又可以说,这些作品是感情的艺术。鲁迅在作品中流露的感情,与他的论说中所表达的儿童观是一致的。

上一篇:校园里南腔北调的普通话 下一篇:汉语,我为你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