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企煤矿在矿难发生后对矿工的人文关怀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5 09:27:37

我国私企煤矿在矿难发生后对矿工的人文关怀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矿难发生后私企煤矿缺乏对矿工人文关怀问题现状做出分析,探讨我国私企煤矿对矿工加强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以促进私企煤矿持续化发展和社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私企煤矿; 矿难; 矿工; 人文关怀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煤炭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某些私企矿主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忽视安全生产,从而导致了矿难不断发生,冒顶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夺去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政府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依然难以遏制矿难的发生。且矿难事故通常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并且引发矿难事故的九成以上的原因人为因素。

一、私企煤矿忽视对矿难工人及家属人文关怀的问题分析

随着煤炭资源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的私企煤矿越来越多,但是发生矿难以后,很多私企煤矿在处理过程中却忽视了对矿工的人文关怀。分析原因,多种多样,而最关键的还是不能及时对受害矿工及家属进行人文关怀。

(一)私企煤矿忽视对矿工及矿难家属人文关怀的现状

针对私有煤矿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发现:虽然矿难发生以后该私有煤矿积极针对受难矿工和矿难家属做以处理安排工作,但是现状中却忽视对矿工及矿难家属人文关怀,主要现状表现总结如下:

私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缺乏安全保障,劳动过程缺乏组织性导致井下作业盲目混乱;漠视矿工生命,导致矿难一旦发生时矿工缺少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私有煤矿忽视对矿难工人及家属人文关怀的原因

私有煤矿忽视对矿难工人及家属人文关怀的原因,不但有客观条件的一些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人为观念素质的原因。

1、私有煤矿较国有煤矿技术落后,却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导致了煤矿的超能力生产、盲目生产。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我国将近50%的小型煤矿都只是在采取落后开采方式进行煤矿开采。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煤矿企业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根本实质仍然是高耗能和投入之后只能获取低回报和收益。

2、私有煤矿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

由于市场煤炭价格持续走高,一些私有煤企和矿主为减少停产整顿、关闭煤矿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煤矿发生事故后销毁证据、隐匿尸体、遣散人员,并以高额的赔偿进行善后处理等手段来组织瞒报。

3、矿工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

煤炭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因此煤矿企业的劳动力通常供过于求,稀缺的工作机会和随时有可能下岗失业的担忧让矿工一直出去弱势地位,难以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更何况煤矿企业的一线矿工大多数来自于农村,综合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有限的个人知识水平让他们并没有强烈的维权意识。

二、加强对矿难工人及家属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加强对矿难工人及家属人文关怀,不仅需要私有煤矿企业和矿主的意识和观念转变,还需要落实在具体的有效措施方面。

(一)坚持私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发展

1、提高管理者职业道德水平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应该以社会责任为重,坚持人本化经营管理理念,自觉学习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增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道德意识,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2、落实安全生产制度

煤矿企业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矿工的生命健康权。通过构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在煤矿生产活动中应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理念,同时增强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杜绝饶幸心理和冒险心理。

(二)提高私有煤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力

私企煤矿要在矿难后加强对矿工的人文关怀,需要在矿难后的处理过程中对矿工关心爱护和尊重。因为人文关怀不但是建设和谐煤矿企业文化,同时也是培育煤矿企业文明风尚的基本要求,而且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现。因为社会的全面和谐需要“人的和谐”作为基本支持,所以不能脱离个人的人本关怀获取自尊满足。

1、树立私有煤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理念

在企业生存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企业应该不忽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私有煤矿企业应该清楚的知道其实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如何增进社会整体利益,必须对社会各个相关利益方承担本企业应尽的责任。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提高私有煤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力,不仅应该包括企业的道德责任观,还应当包括企业的法律责任观。目前很多私有煤矿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如果仅仅以道德责任观约束企业行为不切实际。

(三)私煤矿进一步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由于社会中下层的煤矿工人属于弱势群体,缺少正式参与煤矿安全监管的制度平台与空间,在与煤矿主的谈判过程中力量薄弱。针对这种情况,要切实关注包括矿工在内的弱势群体生存困境,通过改善劳资关系、发展弱势群体的维权组织、大幅提高对死伤矿工的赔偿标准、加大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等措施,为矿工创造参与煤矿安全监管的制度性空间,使矿主和矿工之间在国家主导下通过协商和相互妥协实现资本与劳工之间的利益平衡,这是实现中国矿难多边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1、提高矿工法律维权意识

提高煤矿企业矿工维权意识,不能仅仅依靠矿工个人主动的去提升其知识水平,还应该从企业的角度去引导和加强。多数矿工文化水平低下 缺乏维权意识和维权渠道的当下情况,可以从三方面提高矿工法律维权意识:一方面完善煤矿工会组织制度;另一方面提升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再一方面增强社会监督参与力度和透明度。

2、提高受害矿工补偿标准 安抚矿难家属

为了维护和保障矿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推动矿难事故损失“内部化”,也为了从根源上达到预防重视从而实现安全经济效益,应该增强煤矿企业对于矿难的赔偿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受害矿工补偿安抚矿难家属。

3、完善企业工会组织 保障矿工合法权益

在处理矿难过程中私企煤矿首要考虑的是矿工的生命和价值因素,而“安全”是涉及生产和矿工生命的大事,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矿区应该维护每个人的尊严,更加关注受难矿工的生存状态和家属的生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杨海峰. 矿难背景下矿工权利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以兴东矿难为例[D].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6:45-48.

[2]吕顺杰,卢松涛. 我国矿难救援现状及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2,6.

[3]陈春艳. 我国矿难赔偿机制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18:9,19.

上一篇:新课改下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下一篇:心理学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