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5 07:37:22

幼师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师生是指就读于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或高等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因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幼师生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这些心理困惑如能得到及时疏导,则有助于幼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容易导致幼师生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她们会感到焦虑、抑郁和恐惧,感到孤独无助。

一、幼师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幼师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等,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学习的问题

刚刚进入中职校园的幼师生,暂时摆脱了中学、小学时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摆脱了早读课的死记硬背,晚自习的题海战术。在学习上可能稍有一些轻松之感,感觉幼师的生活很惬意。可是好景不长,接踵而至的专业技能课,比如视唱课、钢琴课、手工课、舞蹈课,等等,刚开始时,幼师生还觉得新鲜,感兴趣,慢慢地积累下来,老师每节课又要求回课,幼师生开始有了压力,这种压力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地释放,长时间下来就形成了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

厌学问题是目前幼师生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原因之一是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浓。比如:一个标准班级50人,90%的同学(45人)不学习,上课看小说,照镜子,修眉毛,玩手机,做手工,等等,而班级剩余的10%的同学即使想学习,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也变得不喜欢学习了。原因之二是部分幼师生根本就没有从事幼儿教育的意向,她们只不过是父母意愿的履行者。笔者对刚刚进入学校的幼师生进行了一个随机调查,发现在整个幼师生群体中,有76.8%的同学不知道幼师是什么职业,将来做什么。她们之所以来幼师上学,是因为中考没有考好,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否则也不会选择上幼师。由于不是幼师生自己的意愿,造成她们入学后动力不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厌学。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是幼师生各种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最繁琐、最复杂的一部分。大部分幼师生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认识和评价他人,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特点,因材施教。幼师生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生与教师的关系。

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幼师生的不公正、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幼师生产生的厌烦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幼师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情绪异常等问题。幼师生学习期间,教师仍然是幼师生心中的权威,所崇拜的对象,她们仍然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爱护。

2.幼师生之间的关系。

幼师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自己的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些同学流露出孤独感,她们想与同学搞好关系,但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异往。

幼师生的异往面对两个现实矛盾:一是原来男女共校,且比例相差不大,而现在女性占绝大多数,男性少得可怜;二是长时间生活在单一的女性群体中,而社会是两性共处的。于是幼师生怀恋过去的异性朋友,尤其是在单一女性群体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可克服的弱点暴露出来的时候,随着自身性心理进一步成熟,更加渴望异往,但受到现有生活环境的限制,她们缺少与异往的机会,性心理得不到满足。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的相应对策

学校要分析导致幼师生产生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对其存在的心理困惑,进行有针对性地疏导。可以通过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的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幼师生提供更多的疏导机会,使其心理困惑得到及时疏导,确保其身心健康成长。

(一)对幼师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师范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幼师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心理健康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健康理论课和心理健康实践课。前一部分为幼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后一部分是在幼师生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帮助幼师生有效处理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二)设立心理健康热线

事实证明,心理健康热线十分有利于教师与幼师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幼师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心理健康热线可省去幼师生害羞的忧虑,这样可以使教师一对一的解决幼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由于幼师生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幼师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幼师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四)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师范学校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幼师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目的。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阅写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幼师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利用幼儿师范学校的各种活动促进幼师生的心理健康

实验表明,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的幼师生在身体、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力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各种活动改善了幼师生的心理健康环境,增进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促进幼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上一篇:“六性”把握幼儿数学材料投放 下一篇: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