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有“思路”的副校长

时间:2022-10-03 05:08:07

上文有关副校长定位之说,可以理解为副校长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但我认为副校长也要关注“公用地”,要领会校长的工作意图,高效地干好分内分外的所有工作。之所以有这番体会,还要从我的经历谈起。

上任:春风得意马蹄疾

五年前,我担任了学校的德育副校长,分管德育和艺体工作。那时候,我想这两项工作对于我来说,可谓“轻车熟路”。于是,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憧憬着工作出成绩的美好蓝图,大有“英雄更有用武之地”之感,膨胀的心理似有“磨刀霍霍”的激情。

一段时间之后,校长找到了我,一通“表扬”过后,便谈起了工作。他说:“对于德育工作,我不惦记,因为我对你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很放心。但我的想法是,借学校申报‘县艺体基点校’之机,要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出现象’的奋斗目标。”随后,校长又给我解释,“出现象”是指以艺体工作为突破点,促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当时,由于我被工作“激情”冲昏了头脑,并没有细想。

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工作总结就是一个字“累”。我对艺体教师可谓“垂直领导”,无论是教师考核、课堂教学及学生评价,还是社团管理、活动开展、材料建设等,我都亲自一一过问;和两位副职交叉的工作,我也不和他们沟通,只是“出马一条枪”地干自己的活计。不曾想,我却“大伯哥背兄弟媳妇――费力不讨好”!政教主任因自己“没干艺体活”而对我有意见,两位行政副职对我的“独断专行”不买账,就连校长也在年终的总结会上说:“艺体工作成效显著,但要注意工作应分权,副职要相互配合……”当时,我认为,当副校长咋就这么难?干了还不如不干的!心情也跌入到低谷,一头雾水,一时难以自拔。

反思:副职也要拿“思路”

在我不会正确归因、百思不得其解之际,那年的寒假期间,县教育局举办了一次专家讲座。主讲的是市民族中学的高校长,她说:“学校的良性管理是,校长出思想,副职拿思路,中层抓落实。”高校长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让我深刻地反思到,问题出在我身上,应该在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别人。

领会校长的“思想”。校长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对全校工作面面俱到地进行深入管理,作为行政副职应该用心领会校长的办学思想,正如我校校长的“出现象”思想,不是只唯艺体工作,而是以“一点带动一面”,让学校的整体工作协调、有序地发展。大河有水小河流,没有整体工作的提升,就不能有艺体工作的“异军突起”,因为地基不牢,必然会地动山摇,也有可能会出现虚假繁荣的海市蜃楼现象。

联动不盲动。副职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宽容大度,配合默契,做到工作上相互支持,思想上互相沟通,生活上相互关心,分歧时相互理解,为实现全局的整体目标而协作联动。独木不成林,副职的“盲动”,没有其他副职的支持,工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分活不揽活。作为行政副职,在领会校长“思想”的前提下,要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让中层领导抓好工作的落实。这样,才能够使工作有“行云流水”的感觉,避免出现“肠梗阻”现象。副职要对中层领导做好分权、分责工作,让他们按照“思路”来做事,如果“越俎代庖”,只能是费力不讨好。从长远发展来看,副职的优秀不值得炫耀,只有培养出比自己优秀的中层领导,副职才算得“功成名就”。

行动:我学会“运猴”

《哈佛商业评论》中有个经典案例《谁背上了猴子?》。作者威廉・翁肯和唐纳德・沃斯用背上的猴子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经理人如何摆脱应属于自己下属的重负,尤其要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我来说,感触颇深,深受启发,很是受用。

共商艺体工作目标和实施策略。我调整了工作思路,一是放权给政教主任,让她带着责任前行;二是共同谋划艺体发展大计,在确立月目标、学期目标、年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艺体工作实施的策略是:一个目标,三轮驱动,五大展示。这样,我们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更重要的是,我把本该属于她的那部分责任,还给了她,比我单打独斗的效果要好得多。

主任订计划,抓落实。因为有共同的工作目标,政教主任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就有了抓手,至于如何制订,我只是提一些宏观性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她还有自己的智囊团――艺体教师。而且,计划是他们制订的,在执行起来要顺畅得多,落实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运猴”――权力的下放,带来了工作上的惊喜:政教主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很有幸福感;艺体教师也为实现目标而用心工作,在“积跬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整体上我们的“艺体基点校”顺利通过了验收,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更好的变化,学校也在不断发展。

副校长的工作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副校长工作上定位于拿“思路”,学会副职之间的“联动”,便会眼界开阔,思路清晰,不盲从,不蛮干,不人云亦云;学会“运猴”,解放自己,发展下属,团结一致,共谋发展,从而避免了“孤掌难鸣”的窘境。

如是,上下协调,左右逢源,副校长既有位,又有为,何乐而不为?(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上一篇:透视美国教育中的“人” 下一篇:“六性”把握幼儿数学材料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