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2-09-25 07:27:50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探究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阅读,那他日后在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可见,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

在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在进行怎样的数学阅读?我们来关注一下。

现状一:数学课本——弃之不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课本沦落为了习题集。教师对课本的关注度的降低,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书被教师遗忘了,被学生遗忘了,被课堂遗忘了,成了课堂学习的附庸品。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不重视 “数学课之本”。

现状二:教师对数学阅读缺乏必要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忽视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致使大多数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课本,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

根据以上对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要改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薄弱的现状,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阅读兴趣。新教材图文并茂,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很适合学生去阅读,也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

二、培养习惯,提高阅读意识

习惯的养成需要大量的有效训练和时间的保障。阅读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每堂课的教学中,可以在新知概念、法则的学习中进行,也可以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要关注以下几方面:(1)阅读目录:解读教材编排顺序,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思考编者的编排意图。(2)阅读概念、定理、公式,正确理解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3)阅读例题、线段图、思路图、统计图、书写格式,增强理解题意的能力。

三、加强指导,授与阅读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有其独特的阅读方法。

第一,学会咬文嚼字,通过关键词进行阅读。数学语言简练、准确、严密、抽象,阅读时要教学生逐字、逐词、逐句反复咀嚼、推敲,认真分析,仔细缜别,领会其内容、含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如:“分数的意义”是指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这里,学生只要弄清什么是“单位1”,什么是“平均分”,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再比如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个性质的成立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如性质中关键词之一是“同时”,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只有一个有变化;关键词之二是“乘或除以”,而不能“加或减”;关键词之三是“相同”,也就是说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同的数;关键词之四是“0除外”,因为后项乘或除以0都无意义。学生只有这样咬文嚼字,才能正确掌握知识的内涵。

第二,加强内部语言转化,提高阅读技巧。数学课本中有生活语言,但更多的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包含日常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数学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语意的频繁转换,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来实现对问题的理解领会,通俗地说就是读懂题外之意。数学语言精练、严密,隐含有丰富的“题外之意”,我们应教会学生换一种说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这些题目中的数学语句,教会学生学会复述问题。让学生学会说题是训练学生转换语意,增强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对于概念、性质、法则、定律、公式等的阅读,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说,去正确表述。

上一篇:2005—龟兹石窟研究综述 下一篇: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的身份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