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知识产权法及其在国际交往中作用

时间:2022-09-25 06:56:14

论国际知识产权法及其在国际交往中作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制定势在必行。本文对国际知识产权法及其在国际交往中作用进行阐释,使人们对其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 知识产权制度 国际知识产权法 国际经济 创新成果

一、什么是国际知识产权法

所谓国际知识产权法,是指以国际条约为主要渊源,国际组织为合作形式,用以协调各国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各国知识产权领域进行合作的法律制度。它作为现代国际法中专业性最强的国际法部门之一,其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主要有:

1.以国际知识产权条约为主要渊源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据统计,全球性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已达30多个,其中已经生效的有25个。

2.上述体系的各种法律规范,使用于国际社会的空间愈来愈广泛,普遍性程度愈来愈高。据统计,《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已有171个成员国,占世界国家总数的90%。随着这些条约的成员国或成员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效力也将日益增强。

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作为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法律形式,为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形成、适用和执行提供了可资依附的常设机构。

二、国际知识产权法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1.推动知识、技术在国家间的传播和利用,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知识产权制度在对创新成果的产权安排上,既考虑了给予权利人一定期限的独占权,又考虑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权利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取得一种平衡。为此,知识产权制度要求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科技创新成果以专利文献的形式充分向社会公开。目前全世界的专利文献累计达4000多万份。专利文献最详尽地记载并最迅速地传播着人类90%以上的最新创新成果。

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配置创新资源。在微观层面上,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贯穿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科技的研究开发中,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可以节约经费60%,节约时间40%,使整个社会科技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宏观层面,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可以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预测科技发展的方向,为国家制定科技发展路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源泉。

2.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利益的追求始终是人类社会经济的直接动力,知识产权制度就是一种推动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在科技创新中,研究和开发创新成果,还只是第一步,这仅仅意味着在科技的制高点上取得了突破。要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必须及时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只有获得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占有,才能拥有一方市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创新成果的产权化使创新成果的权利人有了独立的利益,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排他独占权,从而使权利人与创新成果的产权发生最直接的经济利益的联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市场价值取向使创新成果的权利人和发明人的利益与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实现紧紧连在一起。创新成果越是符合市场要求,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权利人和发明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就越大,从而把创新活动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共同发展。

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机制,那么就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统计分析,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制度,那么世界上60%的药品发明不能研究出来。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在近年来的国际专利申请中,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的国际申请数量都雄居榜首。

3.平衡国家间利益的国际协调作用。国际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国际关系,既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国际政治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不同国家基于共同利益的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不同知识产权制度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关系。知识产权制度作为调整知识产权这种私权关系的法律制度,是适应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水平而产生与发展的。就世界范围内来说,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客观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当人类的智力创造成果还只是在一个国家内部流动与传播时,还不会形成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但一旦超越国界进行流动与传播,它就转变为国家之间的现实利益冲突。于是,缩小这种差异,减少利益冲突,扩大国家交往,变成为不同国家的共同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协调,正是在这种共同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4.更加有效的维护本国的权益。在和平时期,运用国际法维护本国利益最有效的方法是积极参与国际法的立法工作。通过参与国际法规则的制定,使其尽可能多的符合本国的利益和政策。如果等到别人把规则制定完毕,再想改变它们就非常困难了。在这一方面,发达国家体现的尤为明显:

美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贸易大国,也是知识产权的主要输出国,美国的知识产权也往往成为被盗的对象。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估计,对美国知识产权的盗取,使美国的对外出口每年遭受大约430亿~61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国会于1988年通过《综合贸易竞争法》,制定了旨在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的“特别301”条款。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第一次把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列入议程。1991年12月8日初步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包括假冒商品贸易)知识产权协议(草案)》(1993年12月15日该协议随一揽子协议最终达成,协议的标题最后没有出现“假冒商品贸易”的概念)。正如TRIPS开头所说:“期望着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扭曲与阻力,考虑到有必要促进对知识产权充分、有效的保护,保证知识产权执法的措施与程序不至于变成合法贸易的障碍”,所以TRIPS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方面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卢松: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J].国际法学.1997.4

[2]陈关亮:专利制度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知识产权.1998.2

上一篇:我国武术运动发展的产业化思考 下一篇:浅议未决诉讼信息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