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立体构成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25 05:20:08

城市规划专业立体构成教学创新研究

【内容摘要】城市规划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思路有所不同。文章尝试以城市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阶段式的课程主题教学,将工科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三维造型能力以及课程定位相结合,以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 立体构成 空间 教学创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规划学科已经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立体构成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重任。文章以三大构成之一的立体构成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面向工科学生授课的教学方法,并尝试将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三维造型能力相结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路的创新

立体构成最早起源于俄罗斯构成主义,经历了从荷兰风格派、法国立体主义到德国包豪斯造型艺术学院这四个过程。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点、线、面、块等形态要素按照形式原理的美学法则,进行创造性的重构解构的学科。立体构成旨在培养学生空间感觉和直观创造判断力,课程核心是探求形态本质,即力象的表现。城市规划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思路有着本质的区别,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注重艺术训练,而缺乏针对理工类专业学生创意思维特点的教学探索,城市规划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思路应以理性思维为主,结合专业主题开展空间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包含形态要素、材料要素、造型要素和形式要素四要素,其中形态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素包含点、线、面、块;材料要素是立体构成作品形成物质载体;造型要素和形式要素是立体构成空间形成的基本法则。

我国高校一般在立体构成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包含二维半构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柱式构成以及线、面、块综合构成这六个方面,笔者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主要教学内容包含立体形态的认识、二维半构成、平面向空间形态的相互转换、体的组合与空间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这五个方面。在教学目的和方法上,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建立三种造型意识,即图像意识(图形、图识和图理)、实体意识(立体的多面性、虚实性和量感)、空虚意识(空间的场性、渗透性和序列),能应用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空间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空间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后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立体形态的认识教学部分属于理论讲述部分,主要教会学生认识空间中点、线、面、块等形态,教师以PPT反映的方式进行,课件中插入已经建设好的城市规划图片,使学生对空间立体形态有较直观的认识。

二维半构成部分的练习。材料为黑、白卡纸,用10cm×10cm的白卡纸9张进行切和折,最后装裱在一张35cm×35cm的黑卡纸上,建议4学时。二维半构成是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练习,根据卡纸具有的易加工和可塑性的特点,通过折、剪、切和叠来改变纸张的平面状态,通过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和多切多折的三种方法产生半立体的形态效果,可以通过造型要素和形式要素的自由、对称、均衡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注意把握好面积的分割以及对形态的审美判断。

平面向空间形态的转换教学部分是基于二维半到三维的中间阶段,此阶段也可称为折面成型练习,建议8学时。本练习材料为厚一点的卡纸,如黑白卡纸,色卡纸等,针对纸质材料平面特性以及灵活成型的优势,进行平面转换为半三维空间的塑造练习。方法上通过在平面的纸张上切割、折叠创造空间,要求在书籍、行录设计上经常可见。要求作业在展开时呈立体空间形态,折叠后又能恢复二维平面状态,根据城市规划专业可通过设置特定的主题进行练习,例如用于古建和现代建筑,表现形式不宜过于复杂,能简洁、明了地表述主题即可。

体的组合与空间构成部分是立体构成重点练习的部分,建议12学时,本练习材料为模型卡纸。此部分主要是单体建筑空间或组合空间练习,充分注意内外空间性质的感受,以40cm×40cm的模型卡纸做底板,在此基础上布置建筑空间,单体建筑空间或组合空间的最高处控制在40cm以内。在学生练习前,教师向其讲解空间的功能特性和构造特性等相关知识,表现手法可以是区隔的、组合的,也可以是群化的,这里提到建筑单体空间练习主要是以构成形式为基础而舍弃建筑细部的空间组合练习。

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部分是立体构成重中之重的部分,建议16学时。此部分主题是立体构成――城市模型,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根据提供的城市规划的CAD总平面图,首先打印成A0或A0以上图纸,再装裱在KT板等硬板上,然后用模型卡纸完成三维模型的创建。本阶段是对三维立体构成设计课程的一个总结,对所学的内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三维形态的自由创作,强调三维体积构成空间及空间的构造特性,培养学生对体积、空间形态的塑造能力,掌握创造三维形态构成规律。学生仔细分析总平面图包含的内容要素,识别建筑平面图范围,学生创建的建筑模型不能超出规划图中建筑平面范围,根据道路系统、平面布置格局及规划的尺度进行建筑模型的创建,建筑的风格、高度及建筑体量根据空间的功能特性与构造特性以及规划总平面图的规划内容确定。建筑模型在创建上应简洁,门、窗等基本建筑构造可舍弃或简化细节,表现抽象、概念的建筑,更多注重的是建筑本身及建筑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除建筑外的其他规划元素则不需要表达(图1)。

结语

城市规划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具有本质的区别,城市规划的立体构成课程注重利用理性思维,以城市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建立图像意识、实体意识、空虚意识。而立体构成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中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重任,为后面的建筑模型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上一篇:设计基础教学工作室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完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