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盛筵永久的回味

时间:2022-09-25 03:25:49

历史的盛筵永久的回味

[摘 要]文章以作者参加2015年南通市初中历史评优课为起点,从参赛选手课堂教学的亮点、不足以及自己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参加活动的深刻感悟。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评优课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92

2015年12月22―23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南通市初中历史学科的评优课(部分)比赛。本次评优课是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分两组展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下面笔者从选手授课的亮点、不足和本人今后教学改进的措施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权当雁过留痕。

从总体上来讲,这次参赛的每位教师的课都“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基本功更显扎实。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周密细致,问题设置和引导到位,教态大方沉稳,给在场观摩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参赛选手从材料的补充、教材的研究、课程理念的体现、教学设计、辅助手段的使用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在比赛现场,笔者欣赏到了每个教师制作的精美课件,看到了好几位教师富有亲和力的微笑,聆听了他们凝练、干净利落的语言,这些都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参赛教师都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地评价、鼓励和引导学生,所有这些都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是导入设计别出心裁。一个精彩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如有位选手从张謇大生纱厂的《厂儆图》入手,娓娓道来,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张謇创办企业的举步维艰。还有位选手利用孝文帝改革的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孝文帝善于学习、遇事果断、挑战挫折的高贵品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主要教学方式。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一点在本次比赛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生命课堂的展示,使古板的历史课堂绽放出人性、生命的光芒。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下进行的。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变化。在本次比赛中,各位参赛选手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进行学习。教师富有亲和力的教态、丰富的表情、灵动的眼神,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使历史课堂更显生机盎然、活色生香。

在受益匪浅的同时,笔者也另有感触,感觉有些选手的课堂设计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一是教师要牢固树立生本理念,真正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应该学些什么。相信教师对这些都很明白,但实际操作中却南辕北辙,为什么?教师的设计思路与学生的思维不同步,教师在课堂中“站”得太高了!有时教师的课堂设计没有给学生留足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整节课都在翻课本找答案,都在迎合老师的“表演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即使有所收获,也无非是老师“填鸭式”地给他们的“鱼”。他们缺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没有参与相关的活动、没有亲身体验,其兴趣能力、发展从何而来呢?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虽然目标定位要高,但是起点要低。要真正俯下身子听听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既不能让学生感觉活动流于形式,又不能让学生感觉所要的东西可望不可及。

二是少数课堂给人“花架子”的感觉。少数选手在课堂设计时只重形式,忽视了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长远发展的考量。比如有位教师整堂课都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此笔者有些疑惑:这些是学生需要知道的问题吗?集体讨论对于全体学生都适用吗?没有自我思考的讨论有价值吗?另外,有个别选手用情景剧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可是学生的表现背离了课堂的主题和教师的预设,让人啼笑皆非,这些都很容易让人产生“花架子”的感觉。如今不少地区开展“洗课”活动,强调本色教学。笔者由此回想起两年前研究过的一个微型课题“关于初中历史“本”“真”教学的思考和探究”,撰写了论文《“本”“真”教学,还初中历史课堂“庐山真面目”!》并发表于《中学课程资源杂志》。近几年,江苏如皋一直在搞“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和真谛就是让刻板的教学活动化,让机械、生硬的知识灵动起来,让过去的“听众”“观众”主动走上舞台,逐步成为出色的“演员”。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本质,否则大家都会在“活动”中迷失了自我。笔者曾刊发过论文《问渠哪得清如许?小组合作活水来》以及《合作学习,切莫歧路无为》。

三是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历史是凝重的,作为历史教师,我们的知识储备也应该是厚重的。初中学生已不像小学生一样爱展现,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上课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反应做出迅速判断并找到相应的策略。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没人回答(或学生根本不知道从哪回答),此时教师应该怎么做?很明显,应该反思自己所设置的问题是否合适,如何改进。但有些教师选择听之任之或一味旁敲侧击地“引导”,导致把问题复杂化,有时甚至使学生没有了方向,听得稀里糊涂,如同雾里看花。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还有很多值得笔者学习的。笔者作为初中一线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习他们对细微之处独具匠心的设计,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笔者将会更好地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将生活和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体验意识。历史与现实是连体婴儿,彼此依存,我们要以史为鉴。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记住历史,更是理解历史对今天生活的借鉴和影响。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既要尽量从学生生活中选取内容,又要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学生逐步形成论从史出的能力,真正促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二是培养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尽管史实是不会变化的,但是历史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又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如何正确看待岳飞抗金?”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各项成就?”引导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形成主流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一节课的优劣很难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成长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课程标准,明白学生到底需要什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我们自己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真正把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才会不断革故鼎新,不断与时俱进。

上一篇:从则西之死谈癌症患者的治疗误区 下一篇:求人莫若求己